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生活质量

  • 日期:2009-10-28 09:20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篇文章介绍了德国人是怎样看待“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
  ——译者
  人越穷,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就越密切。1945年,德国人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一块面包,一双不漏水的靴子和一所修复了的房子。当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时候,上升着的生活水平曲线就明显地离开了迅速下降的生活质量曲线。70年代,德国人生活质量的好坏是以下列情况来衡量的:1.工作使人感到愉快呢,还是使人感到单调而疲乏;2.与别人交往时,是受到尊敬还是受到蔑视;3.休息时是否有安静的环境;4.晚餐时是否有电话打搅。
  如果一个工人每月拿回家的工资不是1300马克,而是1500马克,他就可以购买一些他早已盼望的、能使他和家里人高兴的东西。一般来说,他的生活质量也就随之而提高了。如果一个经理一个月的收入不是3万马克,而是4万马克,这至多只能提高他的威望、地位,如此而已。但与生活质量毫无关系。
  生活质量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能维持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对成千上万的德国人来说,多一块面包或一把米是生死攸关的事。
  在一个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如果他能找到食物,他的生活水平就会因此而提高;同时他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改善。如果一个人的食物超越了一个正常人所需要的保质保量、味美丰富的食物界线,他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但他的健康乃至他的生活质量的基础就会因此而遭到破坏。这里,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两条曲线是分开的,并且,生活质量这条曲线同生活水平这条曲线不是平行的,而是下降的。由此可见,生活水平可以通过各种消费方式而提高,生活质量则不然。
  以上的一切对个人来说是有效的。对整个社会来说同样也适用。印度农业生产的提高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影响。而安眠药生产的提高只是生活质量下降的标志。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