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口才 > 领导口才 > 正文

并非真正明白

  • 日期:2010-02-16 11:01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中国的哲学家老子有一句话:“轻诺,真寡”,轻率地回答“好,好,明白了”等,听到这些回答就放心了话,其实是什么也没有明白者居多。在家庭中,对孩子说什么“听到,嗯,知道了”的回答就放心了的话,其实孩子什么也没有知道的事情是很多的。在工作单位也是如此。“小王,干这件事情,希望到三点钟时做完,要注意用××方法去做哟!”“好,知道了!”这样就认为没事了,结果却事与愿违,并没有按着你的方法去做。这样的事很多。“挺糟!并没有按照我说的那样去做。”“由于科长交给的方法不好,才搞错的吗?”对部下一说就立见效果的领导,大概不少。说是领会、弄懂、明白,但人是不能钻到别人心里去的,即使是有现代化的心理学、催眠术,也是不可能的。关于这方面,哲学家尼采在他的著作《使所有的人都成为博爱者》一书中说:“语言之所以赋予我们,不是为了感情的传导。”这是说感情和心理是不会有准确传导的。其次,人们没有很好地听、不了解意思的语言或暖昧的表现,是用自己的观念、概念、知识、知道的语言,按照方便自己的目的,任意掩盖,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理解的结果。在电话上把对方的姓名听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样的事情如果表现在文理中,就会产生误解和曲解,有时导致不理解而成争执。不用说,即使是让别人了解也是困难的。比如,让人知道怎么走时,让听者具有平安到达目的地的自信;让对方了解工作程序时,让他具有完成这些工作程序的自信就可以了,除此之外的事情是没有必要告诉对方的。看不到但与心相关的事情,如与“诚”“爱”有关的事,对方如果能够无条件地相信那些话,就是“了解”。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事情在客观上是没有让人了解的条件的,就是说在客观上无法证明,无法拿出证据。其次,感觉器官的感觉也不能再明确地得到传递,听者模模糊糊地理解之后,只有听任听者的推测了。无论怎样关系亲密,长期共事的上级、同事、下级,如果天真地放松争取相互了解,仅此一点,就足以造成大的反感。使人理解的必要手段 听者全都具有“听一而知十”的智慧的话,那末,说这件事就是轻松的事了。但在实际生活中,还以考虑是在对“听十而不得知其一”的人说话为好。让人准确理解自己说的话的原意,是件难事。
     其次,从听者的方面说,是把想要听的事情放在首位,对于不收的部分,或者认为是要点的部分,把事情说得详细些,或者是反复地说明一件事,听者都是不会受不了的。要取得使其了解的效果,仍然需要有达到这个目的手段,一步一步去做。(1)要了解对方:孙子兵法里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是说,说话平时也要注意了解对方的性格属于哪种类型。这是扩大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何种程度的理解力?知道多少事情?经验如何?学识、智能、知识、技术程度、出生地、亲属、宗教、思想等的判断或框理解框子,影响对方言行的关系框子(心理学把这里讲的三个框子叫关系框子),如能掌握以上种种情况,就容易使对方理解了。(2)让人明了的事情要更好地理解:此人自己理解了的事情,要让别人也能理解就比较难。比如,名(棒球)击球员不一定就是教练、名领队,也不能说艺术家就必定是名教师。这是因为不能客观地把握住自己的经验或想法,不能明确地将其概念化。所以“更好地理解”就是说能够把要说的事情概念化并附以次序。(3)要知道对方的不明点和本想让对方明了的范围:以路程为例,“您知道××车站多远吗?”这样说的意思就是,如果知道了那个车站,就以它为基点把话说下去。(4)从简单的事情到复杂的事情,把话说下去:对方是初学者,就从简单的事情开始教起,循序渐进。对听者讲他首次听到的事情,与对初学者的说话相同。(5)因事弄清基点:例如说“背向车往前一看,就看见了银行。那条路,走一百米就到了!”(6)使用对比、近似、类似、对照的手法:新闻记事的照片中大炮弹和结婚并列起来,那是对比;把两手腕合并起来,使用两手撑来说的推土机的性能,是近似。白纸、雪和砂糖的白是类似,白与黑是对照。(7)一时一事:要按一定的顺序讲话。(8)确定理解程度后往下讲:从对方的回答的方法上可以了解理解的程度,根据听者的理解程度来决定是否依次说下去。如果说的是工作的程序或作法时,要看准那个工作的面貌,根据需要给予忠告或提醒注意。(9)具体地说:运用实例、寓言、比喻、证据、证明。(10)使用视觉、听觉、触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