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及应对策略

  • 日期:2014-01-13 10:36
  • 来源: 学友上传
  • 浏览:
  • 字体:[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社科类文章一度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近年随着“命题要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的命题导向,文学作品大有取代社科类文章的趋势。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诗歌鉴赏是高考中较为独特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不述及;戏剧阅读略有难度,且不太接近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易考查;由于试卷的容量问题,篇幅一般较长的小说也轻易不会成为阅读的选文,因此高考中关于文学作品的考查主要表现为散文的阅读鉴赏。如1991年考了《世间最美的坟墓》,1993年考了《青菜》,1998年考了《报秋》,2000年考了《长城》。但需注意是,近年来随着阅读类题量的增重,颇为走俏的微型小说及结构短小的戏剧也有可能成为文学作品阅读考查的选文。

  本篇拟以散文为例,兼顾小说与戏剧,寻求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特点及规律,并在教学复习及应答方面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        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及基本要求

  (一)、选文重在感悟生活

  高考散文阅读并非专业理论的研究性阅读,为了贴近中学生的阅读水平、认识水平及生活实际,散文阅读的材料一般不会选取那些纯理论类散文。高考阅读部分选入的散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较为具体的物象,文章通过对物象的描叙而引发思想的表露、情感的抒发,或者写人释理,或者叙事说理,或考写景寓理,或者状物明理,这些人、事、物、景等物象大多为中学生所熟知,而这些思想情感正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切身体验及感受。

  这类散文是从习见习闻的种种生活现象中发掘生活的意蕴来体现个人对生活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又带有普遍意义,这里对生活的感悟已闪现出理性的光芒,哲学色彩。如1998年的《报秋》,作者宗璞就是由极富生活色彩的“玉簪花开”这一自然现象引发出一种“如何面对现实人生”的理性思考。2000年的《长城》更是抓住了国人熟知的曾激起千万国人情愫的关物之物“长城”,“情动而辞发”,通过联想、想象即“状长城,述历史”而引情感之源,拨思想之弦,表现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的自信、自豪和伟大。

  这些都是感悟生活很深刻的散文,它们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共鸣,也极易激起中学生情感的倾泻,因此这类散文阅读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课本基本知识,更考查了他们认识生活的能力。

  认识到了散文阅读的选文特点,对我们散文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考查要求及命题特点

  1、 考查要求--遵循考纲、突出文体

  高考纲要对现代文阅读从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方面提出了八点具体要求,对照散文的特点及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落到了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二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分析结构层次及表现形式;鉴赏语言及表述技巧;分析观点态度和评价思想内容。

  试以2000年的《长城》为例,21题考查的是归纳散文的内容要点,22题考查的是对表现手法的分析,23题考查了表现形式及思想内容,24题则综合考查了对表现形式的分析、观点态度的把握、语言的鉴赏。而且这些内容的考查正是突出了散文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去赏析,即辞美、意美、形美,文体特点极为鲜明。

  2、 题型稳定,突出主观

  从1991年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到1993年的《青菜》,再到1998年的《报秋》和2000年的《长城》,关于散文阅读的考查的题型渐趋稳定,基本上实现了以主观题为主的特点,虽然衡量的尺度不易把握,但却可以真正地考查学生的阅读及鉴赏能力。近年的《报秋》和《长城》基本保持稳定的态势,设置了四道题,前三道为简答题,需用文字表达。另有一道综合了内容技巧、语言评价鉴赏的试题。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