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地理百科 > 正文

中、新生代褶皱带

  • 日期:2009-07-29 20:1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北美洲中、新生代褶皱带以纵贯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为标志,它是在北美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向运动的过程中,科迪勒拉地槽经历了多次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科迪勒拉地槽的变动最早应追溯到下古生代。由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相互作用,这里曾几度出现海沟-岛弧-边缘海系统,随后边缘海闭合,岛弧与大陆碰撞连接。但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大规模隆起始自中生代。随着侏罗纪大西洋再度张开,驱使北美板块西移。在当时的古太平洋中,太平洋板块尚偏居于西南面,与北美板块直接毗邻的大洋板块主要是法拉隆板块,它向东俯冲,沿北美板块西缘发育消亡带;其次是库拉板块的一隅,它向东北俯冲,沿阿留申、阿拉斯加南岸一线发育消亡带。所以在侏罗纪末,科迪勒拉地槽西部掀起内华达运动,这是北美旧阿尔卑斯运动的序幕,造就了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海岸山脉、喀斯喀特山、内华达山、加利福尼亚半岛山脉等褶皱山脉,并发生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白垩纪末至第三纪初,法拉隆板块逐渐俯冲殆尽,潜没于北美板块之下。
     一般认为,此时板块相向运动的速度很快,俯冲的角度平缓(20°—25°),消亡带深入内陆达1200—1500km,导致上覆大陆岩石圈板块发生变形和向上逆冲,再加上太平洋中的微型陆块与北美板块碰撞所产生的效应,这就是科迪勒拉地槽东部发生大规模造山运动的起因。它是北美旧阿尔卑斯运动的主幕,即拉拉米运动,隆起了落基山等高大褶皱山脉,科罗拉多高原也大幅度抬升,并有强烈的岩浆侵入和断层活动。从渐新世以来,东太平洋洋隆已到达海沟消亡带,北美板块继续西移,超覆于洋隆之上,开始与向北运动的太平洋板块直接邻接。法拉隆板块仅残遗胡安-德富卡板块和科科斯板块,后者向东俯冲,潜没于中美海沟,与加勒比板块辐合;库拉板块也已完全潜没于阿留申海沟中。上述板块活动,触发了延续至今的新阿尔卑斯运动,在北美称喀斯喀特运动,在太平洋边缘形成了加拿大岛山、美国海岸山脉等,内华达和拉拉米褶皱山带以及科罗拉多高原大幅度抬升,大盆地等山间地区发生块状断层作用,强烈的火山活动在中新世达到最大程度,范围扩及从阿拉斯加到中美广大西部地区。
     上新世连接南、北美大陆的巴拿马地峡的出现,也直接导因于火山活动。新生代北美西部板块构造历史的另一重要事件是,随着东太平洋洋隆逼近西岸和逐渐消失后,同时出现了圣安德列斯转换断层体系,加利福尼亚湾开始沿着转换断层的一系列水平断错张开,形成一条强烈的地震带。断层以西的陆块包括加利福尼亚半岛与太平洋板块结合,一起向北运动,最终将完全与北美脱离成为孤立的岛屿。类似的转换断层也发育在加拿大岸外岛山带。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