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孩子想象力差不能全赖应试教育

  • 日期:2012-01-11 10:14
  • 来源: 学友上传
  • 浏览:
  • 字体:[ ]
     “宝宝,你看这是什么?”

  孩童时,父母总会用类似的语言去问孩子。殊不知,如此简单的一句问话,变相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你问的是“是什么”,而不是“像什么”。

  背景


  中国孩子想象力倒数第一 应试教育难辞其咎

  根据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此外,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11月24日《重庆晚报》)

  第一与倒数第一,鲜明的对比,对此,应试教育难辞其咎。

  为了标准答案,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呆板单调。给你一个“0”,在数学课上只能是零,在英文课上只能是“o”,不能有别的答案。一旦挑战了老师的权威,便会受到训斥。教育以考试为目的,考试以应试为手段,在这固定的教育模式下,任何有创造力的天分也会被无情地扼杀。

  然而,应试教育这个大主题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的想象力逐渐被消磨?

  观点:不要给孩子标准答案

  家庭,是影响孩子想象力发展的另一因素。

  在中国,孩子的父母也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因此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明显带有应试教育的色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总是灌输给“凡事都有标准答案”的理念。

  比如,问孩子问题时,喜欢问“你看这是什么?”“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诸如此类的问题。

  雪化了是什么?是水。那么回答雪化了是春天难道不对吗?

  创奇记忆机构校长郭昌博介绍,很多家长喜欢直接给孩子提供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不仅让孩子丧失了锻炼想象力的机会,还把孩子思考的机会也剥夺了。甚至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拥有多种答案。这些生活中不经意的做法,都严重制约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意识。

  “问孩子问题时,尽量多问像什么,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少问是什么。”郭昌博建议。

  孩子做“白日梦”不是坏事

  白日做梦,一般用作贬义词。而把白日做梦用到孩子身上,则变成了褒义词。

  哪个孩子没做过白日梦?在白日梦里,可以化身宇宙英雄,拯救地球;可以变成白马王子,搭救公主……然而,家长的一句呵斥“不好好学习,胡思乱想啥”,就能把孩子一下从梦境拉回现实。

  在很多家长眼中,做白日梦等于不学习,等于做无用功,其实不然。郑州引领右脑潜能开发中心校长刘军民介绍,在白日梦的想象中,孩子能锻炼完整的考虑问题的能力。他们会设想一件事情的多种结果,并根据不同的结果作出不同的判断,或者改进措施,这种机会对7~10岁的孩子尤其重要。

  “不光想象力,连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在白日梦中得到锻炼。”刘军民说,“所以要鼓励孩子多做白日梦,而且越荒诞越好,越夸张越好。”

  小方法:看图写日记

  “家长可以和孩子在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的想象力训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图联想。”刘军民说。

  比如一张两人在海滩捡贝壳的图。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这张图想象成一幅具体生动的画面。从两人的穿着,联想到天气炎热。从流动的海水,联想到微风徐徐。只要家长起个头,孩子能够很快想到其他的东西,而且肯定比大人想到的还要多。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