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解析北京小升初“大考”来临(2)

  • 日期:2011-10-26 19:46
  • 来源: 学而思
  • 浏览:
  • 字体:[ ]

  这里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北京的初高中没有分离。当时政策下来后,人大附中等6所学校打了报告,提出开展教学实验,探索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因此,这6所学校作为实验学校,得以保留。这6所学校成为北京小升初混乱的源头。

  “豪门”学校搅乱了整个义务教育的秩序

  中国经济时报:小升初改革的初衷本为减轻学生负担,但现状却是家长和学生背上的负担更重。现行的游戏规则,不仅考验着学生的能力,更考验家长的经济实力和社交能力,拼爹游戏从小学,乃至幼儿园就开始了。什么原因导致了改革的目标出现如此大的偏差?

  家长:现在的改革,轻松了学校,苦了家长和孩子,原本由学校负担的责任转移到了家长和学生身上。政策的制定者,远离江湖,高居庙堂,想当然地制定规则。而且他们的孩子根本不用担心进不了重点学校,所以即使现行规则出了问题,他们也懒得去改,因为根本不会危及到他们的利益。

  康健:小升初改革是为了履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而非减轻负担。如果执行得好,其实可以减负。但目前的情况是该强的不强,该弱的不弱,把水搞混了,家长的诉求才会苍白无力,负担加重。择校不是我们国家新创的概念,二战后的美国,曾把市场经济的那一套搬到教育上,以刺激惰性的公立学校,刚开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后来,人们开始反思,这种提高是否伤害了学校的本质,是否太过功利,家长是否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教育的过程应当是神秘的、艺术的,而不是多上几堂课,变成好学生就可以了。

  目前,家长、学校和政府达成三角默契,政府希望学校升学率高,学校用高升学率吸引家长,家长选择升学率高的学校,政府对家长说我给了你一个选择的权利,但这个默契不合理,里边有些症结没有被解读。目前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择校是公平的,但却忽略了什么人有择校的权利。择校家长的领头羊都是有择校资本的人,弱势群体根本没有择校的机会。择校是一个伪命题,用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让家长进入了一个误区。

  杨东平:重要的不是改革招生制度,考试还是不考试,最重要的是缩小学校的差距,学校的差距缩小了,就没有择校的需求了。这在很多地方都试验成功了。北京的问题恰恰就在这儿,基本没有在缩小差距上做文章,反而持续不断地扩大学校差距。“豪门”学校的存在,把整个义务教育的秩序搅乱了。目前,北京市还在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因为这些重点学校是政府的窗口,有很多政府工作人员的子女在那里读书。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取消初中阶段的重点学校,做到了这一点,小升初乱象很快能解决。

  政府应该依法行政,依法办学

  中国经济时报:采访中,学校和培训机构一直拒绝发表意见,家长们则反映,培训机构和名校是现行规则的最大受益者,您怎么看待培训机构和名校在小升初中所扮演的角色?

  家长:根子是教育产业化,机构在推波助澜。培训机构采用各种宣传手段,且不时地增开更多的班,家长自然觉得既然开了,肯定人家都上,自己的孩子绝不能落下。培训机构就是掌握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没有哪个家长敢拿自己的孩子去赌,失败的结果家长和孩子都承担不起。

  康健:校外的培训机构虽然庞大,但却是寄生的。培训机构的性质是培训,不是教育。教育和培训之间有质的区别,教育不是功利的,是交流学习的过程,没有急功近利的目的。培训机构为了招揽生意,讲究速成、短视、量化。当前,我们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很多人为了提高分数,需要培训,而学校又不能满足这一点,培训机构盘根错节在应试的肌体上。如果应试的教育制度取消了,这些机构稀里哗啦跟着就倒了。

  杨东平:我不赞成把责任推到培训机构和家长身上,实际上源头在政府,政府没有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允许重点初中存在,扰乱小升初的秩序,没有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实行初高中分离,禁止择校收费。问题面前,政府要负主要责任。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