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理 > 物理百科 > 正文

高温超导的探索

  • 日期:2009-07-13 09:14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自从发现超导电性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超导技术有广泛应用的潜在价值,世界各国花了很大力气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是超导转变温度太低,离不开昂贵的液氦设备。所以,从昂纳斯的时代起,人们就努力探索提高超导转变临界温度Tc的途径。为了寻找更适于应用的超导材料,几十年来,物理学家广泛搜查各种元素的低温特性。除了汞、锡和铅以外,又发现铟、铊和镓也有超导特性,这些材料都是金属,而且具有柔软易熔的共同性质。后来迈斯纳把试验扩展到坚硬难熔的金属元素,又发现了钽、铌、钛和钍等金属具有超导特性。
     当磁冷却法应用于低温后,在极低温区(1K以下)又找到了许多金属元素和合金有超导迹象。后来甚至知道上千种物质的超导特性,可是,它们的转变温度都在液氦温度附近或在1K以下。1941年,德国物理学家阿瑟曼(G.Ascherman)发现第一个被找到的超越液氦区的超导材料是氮化铌(NbN),其临界温度可达15K。1953年,美国物理学家哈迪(G.F.Hardy)和休姆(J.Hulm)开辟了另一条新路,他们找到了四种A−15结构或β钨结构的超导体,其中钒三硅(V3Si)的临界温度最高,达17.1K。A−15结构是一种结晶学符号,它代表的化学组成一般为A3B的形式,其中铌(Nb)、钒(V)等过渡元素为A组元,第Ⅲ或第Ⅳ主族的元素或其它过渡元素为B组元。
     贝尔实验室的马赛阿斯(B.T.Matthais)沿着这一线索坚持了长期的探索。他和他的同事围绕A−15结构进行了大量实验,总结出了一些经验规律,收集了大量数据,并于1954年找到了铌三锡(Nb3Sn),Tc为18.3K;1967年制备了组成非常复杂的合金Nb3.8(Al0.75·Ge0.25),Tc为20.5K;1973年进一步获得铌三锗(Nb3Ge)薄膜,Tc提高为23.2K。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人们大概可以指望将超导临界温度提高至30K附近的液氖区。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持续的努力没有取得进一步成果。1973年以后的13年,临界温度一直停滞不前。世界上还有许多物理学家研究其他类型的超导体,诸如有机超导体、低电子密度超导体、超晶体超导体、非晶态超导体等等,其中金属氧化物超导体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金属氧化物也是马赛阿斯研究的项目。
     1967年他和伦梅卡(J.P.Remeika)等人共同发现了RbxWO3的超导特性。随即休姆等人在1968年发现TiO的超导特性,不过Tc都在10K以下。1973年约翰斯通(D.C.Johnston)发现Li1+xTi2−xO4的Tc达13.7K。令人不解的是,金属氧化物一般都是非导体,可是某些组成都可以在低温下变成超导体,这个事实确是对现有的物理学理论的挑战。人们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前进。正是这一条朦胧不清的道路引导了缪勒(K.A.Müller)和柏诺兹(J.G.Bednorz)对高Tc超导体的研究作出了突破性的进展。缪勒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物理部的负责人,他多年来一直在材料科学领域,特别是电介质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
     他对超导体也很熟悉,1978年就开始作过研究,课题是颗粒超导电性。纯铝的Tc是1.1K,如果铝的颗粒被氧化物层包围,颗粒系统的Tc可提高到2.8K。柏诺兹是西德年轻的物理学家,原在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当研究生,后来到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在缪勒指导下做博士论文,1982年获博士学位,留在IBM从事研究工作。从1983年起,缪勒和柏诺兹合作,探索金属氧化物中高Tc超导电性的可能性。从 BCS理论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在含有强的电−声耦合作用的系统中,有可能找到高Tc超导材料。
     他们认为,氧化物符合这一条件。于是就选择了含有镍和铜的氧化物作为研究对象。在这方面他们进行了三年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经验。其实,这方面的工作早在70年代就已经有人在做。他们的突破在于从金属氧化物中找到钡镧铜氧的化合物——一种多成分混合的氧化物。1985年,几位法国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关于钡镧铜氧(Ba−La−Cu−O)材料的论文,介绍这种材料在300℃至—100℃的范围内具有金属导电性。正好这时缪勒和柏诺兹因实验遇到挫折需要停下来研究文献资料。有一天柏诺兹看到了这篇论文,很受启发,立即和缪勒一起对这种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终于在1986年1月27日取得了重要成果。
     1986年4月,柏诺兹和缪勒向德国的《物理学杂志》投寄题为《Ba−La−Cu−O系统中可能的高Tc超导电性》的文章,他们只是说可能有,一方面是因为尚未对抗磁性进行观测,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谨慎。在此之前曾有过多次教训,有人宣布“发现”了高Tc超导体,后来都证明是某种假象所误。不久,日本东京大学的几位学者根据IBM的配方备制了类似的样品,证实Ba−La−CU−o化合物具有完全抗磁性。缪勒和柏诺兹随即也发表了他们的磁性实验结果,不过论文到1987年才问世。
     一场国际性的角逐在1987年初展开了,柏诺兹和缪勒的发现引起了全球性的“超导热”。1987年他们两人共获诺贝尔物理奖,在领奖演说中引用了一张图表,几十年来探索高Tc超导体的漫长历程和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间的突破性进展。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