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数学人物 > 正文

希尔伯特-敢怒敢言

  • 日期:2009-06-20 15:50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希尔伯特是没有国家和种族偏见的人,他经常勇敢地面对大多数人的习惯势力和强权统治,不折不弯,在敢怒敢言中显其英雄本色。1914年10月,德国政府为了欺骗国际舆论,不惜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让一批著名科学家、艺术家签名发表“告文明世界书”,以掩盖其罪行。希尔伯特作为世纪之交的数学泰斗,影响非凡,因此自然成为当权者争取利用的重要对象。希尔伯特很清楚与政府作对所带来的后果,但他从正义和真理出发,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义正辞严地予以拒绝。当“告文明世界书”公布时,人们看到一大串名单中仅少了两个熟人,一个是爱因斯坦,另一个就是希尔伯特。勇敢的希尔伯特给当时正直的人们以巨大的鼓舞。
     1916年,埃米·诺特这位卓有才华的青年妇女来到哥廷根大学。希尔伯特对她的学识倍加欣赏,立即决定让她留下来当讲师,辅助相对论的研究工作。但当时歧视妇女的现象相当严重,希尔伯特的建议遭到语言学、历史学等教授们的强烈反对。希尔伯特拍案而起,大声疾呼:“先生们,这里是学校,不是澡堂!”就因此激怒了他的对手,希尔伯特对此不为所动,毅然决定让诺特以自己的名义代课。1917年,法国数学家达布去世。正值德法交战时期,德国一部分人中的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把法国人统统视为敌人。希尔伯特当然知道担当的风险,但他还是在哥廷根数学杂志上发表了纪念达布的文章。一群受蛊惑的学生冲到希尔伯特的住处,要希尔伯特低下头颅,承认错误。他拒绝了,并要求校方就学生的无理行为向他道歉,不然他就马上辞职。校方考虑到哥廷根的事业和希尔伯特的声望,最后只得赔礼道歉。
     1928年,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数学家会议向德国发出大战以来的首次邀请。但以比贝尔巴赫为代表的所谓“德意志数学家”拒绝参加。希尔伯特非常气愤,他毅然率领了一个由67名数学家组成的代表团赴会,使德国数学家重新回到国际大家庭中。要知道时已66岁的希尔伯特正患有严重的恶性贫血症,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敢怒、敢言、敢为的希尔伯特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宣告:任何形式的限制,尤其是民族的限制,都是与数学的本质格格不入的。数学没有国界,数学不分种族!特定的时代注定了希尔伯特晚年的痛苦。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全面实行法西斯专政。在棍棒和枪口的威逼下,犹太人被赶出了德国。
     希尔伯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事、学生被逼而去,抚今追昔,希尔伯特又能何以待之呢?这位老人在抑郁、孤独中度过了他的晚年。希尔伯特去世了,但在数学发展的几乎所有领域里,都巍然屹立着他那堂堂雄姿;希尔伯特的精神依然激励后人继往开来、不断成功。“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这铿锵豪迈的语句不仅深深地镌刻在希尔伯特的墓碑上,而且也永久地回响在全世界科学工作者的心坎中!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