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生物百科 > 正文

仿生学的诞生

  • 日期:2009-10-17 07:09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1960年9月13日,一门新的科学诞生了。这一天,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仿生学讨论会,有30名讲演者和大约700名听众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斯蒂尔博士为仿生学下了这样的定义:“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的技术系统具有或类似于生物系统特征的科学。”简单一句话,仿生学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学”。为什么要仿生呢?生物界是通过千百万年自然选择而进化来的,它们已经形成许许多多的非常复杂而又高度自动化的器官和系统,所以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例如狗鼻比现今最好的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还要高1000倍,虎鲨的神经系统可以检测在15000公里以外放置的一个手电筒正负极产生的微弱电流,甚至连低等的生物海螺的神经系统交换信息的能力也超过克雷—2 型巨型计算机几百万倍。因此,人造机器在许多方面还远远不如它的生物原型。事实上,机器设计者所遇到的问题,自然界早就存在了,而生物界老早也就遇到了。解决这些问题,自然界是要花费时间的,生物界为解决这些问题已经用去数以亿年计的时间。许多动物具有精确的定向导航系统,如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等,它们在长途“旅行”中不会迷失方向。研究这些动物的导航原理,对于设计飞机和轮船的导航设备将很有帮助。人脑是设计电子计算机的最好的模型,人脑固然复杂,但也不是不可认识和不可模仿,当今人工智能的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当你在计算机前与机器对弈时,你也会领略到电脑的“绝招妙策”。其实,远在有史以前,人就开始模仿野兽,用类似动物“爪”那样的东西把自己武装起来。以后轮子的使用,飞机和降落伞的发明,人类神经元的模型等等,人类的前进都与大自然生物的启示相联系。只是到了1960年,斯蒂尔博士才给这个吸引人的新科学取了个适当的名子——仿生学。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