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生物百科 > 正文

秦岭的棕色大熊猫

  • 日期:2009-10-08 09:08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秦岭位于我国陕西省南部,北缘太白山那巨大高耸的山体,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阻挡着北方南侵的寒流,因而,秦岭的南坡气候适宜,林木繁盛,栖息着包括朱鹮、金丝猴等许多珍稀动物。1960年,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在考察秦岭时,首次报道了秦岭有大熊猫的分布,更使奏岭这片美丽的山区充满神奇的色彩。自1985年开始,北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潘文石教授的率领下,在条件艰苦的秦岭山区开展了大熊猫的生态学研究。1985年3月26日,根据当地山民的线索,潘文石等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只患病的棕色大熊猫,并成功地把它从生命危急之中挽救出来。在这以前,人们所见到的大熊猫都是黑色的。棕色大熊猫的发现,为现代大熊猫种群可能存在二态性提供了依据。1990年和1991年,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又两度发现棕色大熊猫,并了解到棕色大熊猫幼体的母熊猫是黑白的。那么棕色大熊猫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根据现有的线索,隐性基因纯合是一种较为圆满的解释。第一只发现的棕色大熊猫取名丹丹,病愈后,饲养在西安动物园。1989年8月丹丹与一只黑白毛色大熊猫交配后曾产下1仔,经过精心护理,顺利度过幼年期,结果发现是1只雌性的黑白熊猫。因此,表型为棕色的母本与黑白色表型的父本结合产仔的表型为黑白色;而表型为黑白色的母本与黑白色或棕色表型的父本结合可以产生棕色表型的熊猫。我们可以假定大熊猫毛色是由一对基因(Dd)控制的,控制黑白毛的基因为显性(D),控制棕色毛的基因为隐性(d)。当父母双方同时携带棕色基因(d)时,其子代可能出现隐性基因纯合(dd),棕色从而表现出来。根据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律:根据调查,棕色熊猫的实际发现率仅为6%,很可能携带棕色毛基因(d)的熊猫不多,棕色性状可能是一种正在退化的性状。但从表型意义上说,棕色黑白色更具隐蔽意义,是否大熊猫的进化方向就是在竹林中易于被发现……。自然界尚有许多令人难解的谜,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研究。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