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生物百科 > 正文

伤人的蛇

  • 日期:2009-08-29 07:59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澳洲热带丛林中,蛇非常多,其中毒蛇对当地居民威胁极大。人们赤脚走路,或无意把手伸进洞窟,常会发生被毒蛇咬伤中毒而死的惨事。居民为了防止儿童离开庭院,遭到毒蛇的侵害,多在住宅四周竖起铁丝网加以防范。澳洲毒蛇主要有角蝰,细鳞片蛇等。居民根据它们的凶残程度及形态特点,分别冠以一些土名称,如“致命蛇”,“虎蛇”、“黑蛇”、“鞭蛇”……等。这些蛇可以致人以死命。如遭致命蛇咬的人,会立刻处于昏迷状态或含痛而死。“致命蛇”行动迟缓,否则这种毒蛇对人类的危害会更大。虎蛇性情凶狠,犹如老虎,人若激怒了它,它会像拼命三郎那样死缠住你不放,直至把你咬死为止。黑蛇,腹部为朱红色,形状长得很华丽;鞭蛇身体细长,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一段竿子,儿童常因去拣拾这根“竿子”而造成悲剧。这些是不是世界上最毒的毒蛇呢?它们还不够资格。最近,在澳大利亚发现一种“细鳞片蛇”。经测定,这种蛇的毒性超过响尾蛇的300倍、眼镜蛇的20倍。
     在全世界800多种毒蛇中,它可称为“毒蛇之王”了,有的含毒液110毫克,平均45毫克,而相当可怕的水蛇含毒液仅有几个毫克。蛇是由古代两栖动物演变而来的。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蛇摆脱了水生环境,到了中生代的晚期,定居到陆地,在长期适应不良的环境中,形成了“冬眠”的习性,它们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海蛇却是陆生的蛇再次下水定居的,因此,诲蛇就是经历了从海到陆,又从陆到海的两段历史。在适应水生生活的过程中,海蛇的前半部细小,呈圆柱形,后半部变粗,尾部侧扁像船桨,海蛇靠这柄桨在水里游动。不难想象,这种体形,如果在陆地上是寸步难行的。海蛇习热怕冷,现存海蛇50余种,大都生活在澳洲、东南亚和我国南海等热带、亚热带海域里。我国沿海有海蛇15种,以南海最多,越往北越少,黄海、渤海只能在炎热的夏季才能捕到,数量极少。
     海蛇和陆上的眼镜蛇有亲缘关系。人们一般认为眼镜蛇是最毒的蛇,但海蛇的毒性要比眼镜蛇的毒高50倍。有人把1毫克平颏海蛇的毒液注射到兔子身上,20分钟后,兔子颈部肌肉开始麻木,四肢瘫痪,最后死亡。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方,如果海蛇也多,它会对人构成威胁,被海蛇咬伤咬死的报道,屡见不鲜。海蛇以鱼类为食,每当雨季来临,河水中带有大量有机物质,这时水质浑浊,大批鱼虾来到河口觅食,海蛇也跟踪赶来捕食鱼类。雨季过后,鱼群离开河口,海蛇也随着游走。有的海蛇有大规模集群游动的习性。常常成千上万条聚集在海面上。据报导,1932年5月4日,在马六甲海峡曾出现过海蛇排成了3米宽,60 海浬长的一字形长蛇阵的场面。许多人看了惊心动魄!海蛇虽然有毒,但肉味鲜美,是海味中的珍肴,皮可以制琴膜及装饰品,胆可入药,只是在捕捉加工时需格外小心。目前人们正在着手海蛇毒素的研究工作。这种极毒的物质将对治疗一些特别难治的疾病(如癌症、麻疯病等)有医疗作用。蛇在一般人的眼中,是一种可怕的动物。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此话大有谈蛇色变之意。其实,蛇不过是一种爬行动物,其中一部分具有毒牙,能分泌出毒汁,被毒蛇咬后,可置人于死地,大部分不具备分泌毒汁的毒腺和毒牙,人们常抓来做为酒席上的一道佳肴。不经常接触蛇的人,观其身上的花纹斑点,就会感到毛骨悚然。但是确实也有被毒蛇咬死咬伤者。被毒蛇咬后,毒汁沿毒牙射入人体内,毒汁中有一种酶叫磷脂酶A,由不具活性变成具有催化活性,这种酶在钙离子和一种胆盐(胆汁与钠、钾形成的盐)物质的存在下,将卵磷脂分解,产生一种溶血卵磷脂,使人的血液溶解,造成死亡。如果治疗及时可以保命,治疗主要是破坏磷脂酶A的活性,达到解毒目的。德国有一位在化工厂工作的工人,回家时被毒蛇咬了一口,自认为不好,急忙往医院赶,当他走了几步回头瞧时,那条毒蛇反而死在路边,医生化验发现这位工人因长期从事有毒工作,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很高,毒蛇咬人时接触了这种有毒物质而死亡,工人却一点事也没有,真可谓是以毒攻毒了。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