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时间:2015-03-14 10:28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21世纪教材《耳朵上的“星星”》

 

 

教学要求:

1、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美德。

2、基础知识: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句段读出语气。

3、基本技能:培养朗读和阅读能力,注意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

导入  :

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自学:

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找一找,画一画。

小组合作学习

把你们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说一说,没找到答案的同学可以问一问。

汇报、解疑(落实基础知识)

问题1:萤火虫为什么会落在小松鼠的耳朵上?

生:因为小松鼠不拔草、不摘花。

师:小松鼠为什么不拔草、不摘花?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因为小草怕疼。读一读。

生:因为小花怕疼。读一读。

师:小草、小花怕疼应该怎么读?自己读读。

师:我就是小松鼠,你们是小草,让我们来读一读。

生:别拔,别拔,我要疼的!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着急?

生1:因为我怕小松鼠把我拔下来。

生2:因为读慢了小松鼠就把草拔下来了,小草会死的。

师:同桌分角色,一人读小松鼠,一人读小花。

生:同桌分角色朗读,然后指名读。

师:萤火虫落在小松鼠的耳朵上还因为什么?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生:因为草地是萤火虫玩耍的地方,花丛是萤火虫睡觉的地方。读。

师:草地和花丛除了是萤火虫玩耍、睡觉的地方,还是谁的好地方?

生1:是蝴蝶玩耍、睡觉的地方。

生2:是蜜蜂玩耍、睡觉的地方。

生3:是蜻蜓玩耍、睡觉的地方。

生4:是人们休息、欣赏美景的好地方。

师读旁白,生读萤火虫说的话。

小结:小松鼠为了保护花草,为了让萤火虫有玩耍、睡觉的地方,而没有拔花草。

问题2:当萤火虫落在小松鼠的耳朵上后发生了什么事?

课件演示:两只萤火虫飞来落在小松鼠的耳朵上闪闪发光。

师:观众看到这种情景什么表现?读读第六自然段。

生:惊呆。

师:“惊呆”是什么意思,你能演一演吗?

生:演“惊呆”的样子。

师:结合自己刚才的体会,说说观众为什么会惊呆?

生1:因为小松鼠太美了。读。

生2:因为小松鼠的耳朵上有两颗星星。读。

师:这是两颗什么样的星星?

生:萤火虫装扮的星星。

师:星星要加引号。

生:齐读第六段的最后两句。

小结:小松鼠非常漂亮。

问题3:为什么说“星星再美,也比不过小松鼠耳朵上的‘星星’”?

生:小组讨论。

生1:星星虽然很美,但小松鼠更美。读。

生2:小松鼠不仅外表美,心灵更美。读。

生:同桌对读,齐读最后一句话。

联系生活实际

师:你们喜欢小松鼠吗?你打算对它说什么?

生1:小松鼠,我要像你学习,保护花草。

生2:我不再踩草地了。

小结:我们要用爱心去保护大自然,让它变成美丽的家园。

演课本剧

师:你们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生:读。

师:把你喜欢的段落在小组里分角色演一演。指名演。

生1组:分角色演第三自然段。评。

生2组:分角色演第六自然段。评。

小结:今天你们打算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

生1:我要像小松鼠一样保护花草树木。

生2:我要为小草立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青青的草,怕你的脚。”

生3:我要统计一下有多少人做到爱护花草了,对这些人要给以表扬、奖励。

小结:你们说的很好,就按你们的想法去做吧。

背景分析:

《耳朵上的“星星”》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松鼠不拔草、不摘花,两只萤火虫落在小松鼠的耳朵上给它当饰物,小松鼠显得更漂亮的故事。富有浓厚的儿童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喜爱。这课书的训练重点是培养朗读和阅读能力,读出语气。难点是理解“星星再美,也比不过小松鼠耳朵上的‘星星’”的意思。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是识字课之后的分析课。

如何使这篇有趣的课文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引导自主提问,营造思维空间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营造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本身就是积极思考的结果。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关键在于教给他们提问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提问的意识。

《耳朵上的“星星”》一课的课题新颖、有趣,有利于学生产生好奇心。因此,在学生读完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看课题,问:“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立刻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问:“谁的耳朵上有星星?”有的问:“耳朵上为什么会有星星?”还有的问:“是天上的星星吗?”从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尤其是“耳朵上为什么会有星星?”一题贯穿了全篇课文,是学懂全篇课文内容的关键问题。由此可见,学生不但能提出问题,还很会提问题。教师把提问的权力交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开放的思维空间。

引导自主发现,营造探究空间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所谓教师之主要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淘淘讲学,学生默默聆听。”“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教师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先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里找答案;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说一说,没找到答案的同学在小组里听一听。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进而形成生生共同探究的场面。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各个脸上荡起了自豪的笑容。

运用多种手段,引导读中感悟

新大纲强调,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课文内容虽然比较浅显、易懂,学生读几遍课文就能明白,但如何使浅显、易懂的小文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学有情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学习中眼到、心到、口到、手到,使学生进入角色,入情入境。

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境(即问题1)

进入角色的朗读,是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自己成为小松鼠角色,学生成为小草角色,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青草遍地的花园里,当“小松鼠”要拔草时,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别拔,别拔,我要疼的!”这时,教师抓住时机问学生:“小草,你为什么这么着急地说呀?”“如果我不赶紧说,小松鼠就把小草拔掉了。”学生急切地回答。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情境,读起课文来那么动情,无需教师再过多地教学生怎么读。角色朗读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朗读水平,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入境(即问题2)

课文中描写两只萤火虫悄悄地落在小松鼠的耳朵上,那奇妙的情景使台下所有观众都惊呆了。奇妙的情景究竟什么样?这是学生想象不到的,也是课文的难点。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生动、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这一情景,当学生亲眼看到萤火虫在松鼠的耳朵上不断地发光时,不时发出惊讶声、赞叹声:“太美了!”学生在美的情境地烘托下,在读“小松鼠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过!它耳朵上有两颗‘星星’。”两句话时,动声动色,十分投入。难点不攻自破。恰当地使用课件,不但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而且帮助学生很好地感悟了课文内容。直观手段的运用,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注重心理特点,设计课堂活动

好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考虑到它的实效性,让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

表演就是一种实效性强,学生愿意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学完课文后,教师说:“你们喜欢哪段,就可以演哪段。”这一下,学生可欢实了。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很熟悉,因此立刻进入了角色。表演文中内容,那一招一式真像那么回事,有的学生甚至改编了内容,为课文增色不少。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欢快。学生在人人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又要用口讲,还要动脑筋思考,耳、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整体的综合运用能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知识延伸,促进自由发展

课堂不是语文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起点。课堂的空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在课堂延伸中走入生活,接触社会,进行语文实践。课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打算为自己留些什么作业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要保护花草树木。”有的说:“我要立块牌子,上面写着:青青的草,怕你的脚。”还有的说:“我要做个统计,看看有多少人注意环保。”……教师在布置作业 时换个角度,就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课后延伸为学生开辟了生活中的语文课堂,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中去自由地发展,从而深深地体会出“生活中处处皆语文”。

注重学科整合,构建横向联系

新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教师在备课时,要有个横向的把握。考虑到教材与相邻学科教材的联系,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语文老师在讲《耳朵上的“星星”》一课时,就同美术老师、思品老师一起大胆尝试了语文、美术与思品相融合的整合式教学。《耳朵上的“星星”》一课,教师在讲述一只小松鼠不拔草、不摘花的过程中,就渗透了环保教育。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更加喜欢小松鼠了,而且还深深地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激起了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热情。美术老师在讲《我喜欢的小动物》一课时,告诉学生只有保护了环境、保护了大自然,小动物才有了生存的家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用自己的爱心捏出了千姿百态的小动物,然后把它们放进老师事先布置好的“大森林里”,这些动物仿佛真的回到了大自然。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品味到爱护小动物的真谛。

思品老师在讲《环保在我家》一课时,进一步启发学生:要想保护“大家”的环境必须先保护好“小家”的环境,那么,你在家里是如何做的呢?学生立刻展示自己的环保行动:有的拿出自己的画,一间刚装修完的居室,墙角的一桶漆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油漆桶上写着:“我是环保漆!”有的拿出两个塑料袋向大家介绍哪种是环保塑料袋,还有的拿出自己为妈妈做的布口袋,不让妈妈再使用白色塑料袋等。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了环境。

语文课、美术课和思品课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既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又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延伸。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一层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多种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能力。

我在新课程实验中深深地体会到,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教师就一定要根据孩子们的心理需求,让他的思维始终处于“愤悱”的态势中,这样孩子们便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习的角色之中,他们的思维将最大限度地积极、活跃起来,对学习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究未知的领域,他们在亲身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新知,不断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他们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乐于”开动脑筋,主动去“学”知识,最终达到“会学”的目的。我们所说的“学生的主体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同时新课程实验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有教师要抓住机遇,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