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立足于课内 延伸于课外--阅读教学的感悟

时间:2015-01-19 09:52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立足于课内   延伸于课外--------------阅读教学的感悟

内容提要

新课程的实施,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阅读教学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任务为出发点,由浅入深地结合具体课文来论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相对独立而极其重要的部分。新课程规定,阅读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1)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2)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个性。(3)教会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浅层次的文字的意思,还要求学生能从中获得深层次的内涵。所以,阅读教学不仅涉及到课内的文本,还应该涵盖到课外一些有内涵的精美的文章,这样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多一份理性的思考,多一份人文精神。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是以新课程的规定为基点,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通过交流来相互理解,增进感情。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作者所思所想所感的见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在阅读教学中,就应当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能够透过文字表面对文字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准确迅速地提取有效信息,理解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1、抓住诗文中的关键词来理解。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写景名篇,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能体现春天特征的词语,如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尤其是“早”“新”“乱”“浅”这几个字尤其把春天来临不久,小动物的欢快、游人的来往频繁勾勒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初春景象中。

课外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诗词,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如宋代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棋子落灯花。可知诗人苦苦等待、焦急的心情,但后一句为何用“闲”字呢?学生一时可能不理解,教师可适当点拨:有时候,我们心情不好时不能随意发泄,要注意场合与克制自己。学生自然理解了诗人是在克制内心的焦急,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

2、抓住散文中的优美词来理解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耳熟能详的散文,其构思之精巧、语言之生动、意境之优美不必一一细说,从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就可读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春草图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中“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这样写就赋予了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生动活泼,让人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春花图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用了三个比喻句,写出了花色之美,不直接说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而用“火”“霞”“雪”来比喻,色彩鲜明,使句子也变得优美生动。像以上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比比皆是,只须引导学生分析一二句,理解优美词语的含义,就可自己找出其它同样好的词语或句子,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课外可向学生推荐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四月的维也纳》,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从平凡的毫不起眼的小花中发现了生命的执着与美好,“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努劲儿,就会刷刷地全冒出来……”一句中的“躲”“冒”等词语中可体会到小花为了追求光明耐得住寂寞。“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从“傲然挺立”一词中可读出不管遇到怎样的凄风冷雨,小花都不会丧失勇气和希望。通过对词语的分析,学生对文章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能力。

1、充分利用文章的语言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语言是文学的艺术,不同的作家其语言风格也大为不同。鲁迅的犀利,朱自清的清新,老舍的浓烈,宗璞的形象生动……都是语言美的表现。语老师如果能够利用文本中独特的语言艺术,唤起学生的想像力,把他们带到作品的美好艺术情思中去,就能够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宗璞的散文名篇《西湖的绿》时,我让学生找出一些优美的语句,如描写灵隐绿的逼人气势的语句“绿意扑眼而来”“似乎飘着的雨丝儿都是绿的”“直绿到了石头缝里”,通过朗读,体会到作者使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绿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把绿写活了。对优美的语言品读之后,可让学生根据文字想像绿的画面,在脑海中回味一番,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到祖国河山的美丽,更加热爱大自然。这样,就把文章的语言美和学生的心灵美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课外可结合作业 本中的散文《新叶》来做适当延伸,文中的四个比喻句可让学生自己找出,并谈谈感受:从哪些方面突出新叶的特点。

2、充分利用文章的意境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在使学生感受语言美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遵路探索美,入境理解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审美情趣。郑振铎先生的《海燕》中描绘出春燕飞舞图和海上飞燕图,把家乡的燕子和海上的燕子描绘得活泼可爱,越发引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学生自读时未必能真正感受到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遵路入境,尽可能激发他们的想像力,仔细探索两幅图中的美境,理解那挥之不去的乡情,从而得到陶冶,获得审美情趣。

有“秋思之祖”之称的马致远的《天静沙 秋思》是乡愁作品的典范,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全文仅28个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文中的景是生活中不起眼,很平常的,作者巧妙地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同寻常的意境。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想像画面,并用文字表述出来。有位学生是这样描绘的“深秋时节,一根根枯藤不尽地攀延在老树上,黄昏时,一只乌鸦在老树上引颈不地鸣叫。村边的人家炊烟袅袅,小桥下面潺潺地河水不断地流着,流着……,古老的小道上,落叶满地都是。一阵风吹来不禁使人感到一丝寒意,一匹瘦骨嶙峋的马累得筋疲力尽,慢慢地走着。渐渐地太阳落山了,夜暮降临,独自在外的‘我’感到多么孤独,除了思念家人外,还是思念,思念……”,这样就把文章的意境给描绘出来了,对文章有了很好的体会。

课外可结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来进一步理解意境美。春、江、花、月、夜分开来是很平常的景,而作者却在这平常的景中注入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可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来描绘诗中的画面,对文中的景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3、充分作用文章的背景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文学作品的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作品的思想境界里,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认真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顺着作者的思路,把学生引到作品深刻的思想境界中去,从而获得审美情趣。

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是散文名篇,写于1941年3月。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入到这场打击日寇,赶走侵略者的战争中去,尤其是抗日根据地的居民斗志昂扬,作者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因此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作品用联想、象征的手法,由树及人的联想,揭示了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国人民才会在今后的斗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教师应该通过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背景材料的深入分析,激发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表现出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人为之动容。学生对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能够理解,但对文中的“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及紫藤萝的象征意义可能不会一下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对文中的历史背景(文革前后)和家庭状况作一个介绍(小她三岁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学生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对生命有如此的感悟。

三、培养学生思索人生、感悟生命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视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这种感受和体验只能通过阅读才能逐渐培养出来,才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得到升华。

1、 从阅读中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从而关注自然。

语文阅读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月星辰都会激发人们的情感,“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走近自然界,才会关注我们平时不太留心的美景,发现生活的意义。《山中访友》是一篇极富自然情趣的散文,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样亲密,他把自然界的一切生灵都当作自己的朋友并从中得到感悟,这样就使平时少有机会接触自然界的学生生出好奇心,随着作者去做快乐的访问。在赏析这篇文章后,我让学生与自然界的景物换位,与人类互诉心声。学生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范菊青同学写道:“我是一只孤独的小鸟,原先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可是后来由于人们的无知,不停地砍伐树木,捕捉鸟类,使我们的家支离破碎。我们流离失所,整天以泪洗面,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在此我想向人类呼吁‘亲爱的人类,请你们清醒清醒吧,如果长此下去,你们仍执迷不悟,不断地破坏生态环境,那么你们最终可能将会失去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样的感受与倡议让人听后为之动容。孩子们的心是善良纯洁的,他们的呼声应该令人警醒。

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让人跃跃欲试,明媚快乐的《秋天》令人神往,就连温暖的《济南的冬天》也令人忍不住生出热爱之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文章之后,会用心灵去感受万物,感受生命的美好。

2、 从阅读中感受哲理,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言为心声”,任何作品都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思考感悟的结晶,优秀的作品尤其如此。人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有差异,所以作品中也存在不同的体验。《走一步,再走一步》让人阅读后都会产生共鸣,因为它通过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揭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人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去一步步地克服它,才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尤其值得一读,因为他们或许还不适应初中生活,或是不熟悉老师同学,或是学习上遇到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在阅读这篇文章后让学生分析标题的含义,然后结合自己面临的困难来谈谈如何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相信任何人都会笑对生活。

《生命 生命》这篇短文蕴含了作者杏林子的独特生活体验,她是位勇敢面对病痛折磨的人,坚持不懈地写作,取得了骄傲的成绩,她的经历就像一首自强不息的歌,让很多人为之鼓舞。在文中杏林子表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是一些有哲理性的语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心中白白流失”,身残志坚的人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我们这些健全人没有理由去挥霍生命,在阅读时还可联系张海迪、保尔的故事来体会。

课外阅读可联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来联读,感悟自信、努力、奋斗的重要。

阅读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教学是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它能够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好好阅读,愿我们从阅读中都有收获,成为一个内心丰富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 02年第6期  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社出版。

 

    立足于课内 延伸于课外--阅读教学的感悟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