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示例之二.

时间:2014-12-12 11:16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教学目的

1 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是认识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学习本文运用设问提出论点,进而简明通俗地阐明哲学原理的写法。通过辨析课文语句中的修饰成份,能体会语言准确、严密而又通俗易懂的特点。

教学设想

1 重点:明确几个基本观点:①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第一的基本的观点;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③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难点:理解实践和认识,存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 “预习提示”从观点、思想到语言都作了明确提示,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后再预习课文时;讲析课文,采用讨论式,以“思考和练习”为基本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当启发,弄懂基本原理,不作过多的补充和发挥;要着重抓住关键词语和语句作分析,避免上成政治课。

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工作中有些人精明能干,“点子”很多,“点子”从何而来?要解答这个问题,请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哲学论文。这篇文章简明扼要地解说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从何而来的科学道理。我们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制定,都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理论基础。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要掌握这一基本原理。

二、指导预习

1 课文后“思考和练习”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和难点。练习一,课文可以分几个部分?“预习提示”指出:“作者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层次组织文章的。”根据这一提示,我们就能很快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文章的逻辑层次。练习二,让同学明确写文章要有针对性,用词缀句要考虑对象、时间、目的、要求等,又是把握中心论点和结构层次的进一步要求。练习三,对三个句子限制成份的理解,要求体会“预习提示”中最后指出的语言准确严密,通俗易懂的特点。因此,课文前后的“预习提示”和“思考和练习”是阅读课文的指南和自我检测,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两部分,作为预习课文。

2 查词典,把下列字词的音、义弄清楚:

(1)为加黑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时 (A zhàn B zàn) (B)

(A zhì B zhí) (A)

(A yuè B yào) (A)

(2)解释词语:

①固有:本来有的。

②实践:指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理论: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④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⑤主观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生理状态。它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不能离开物质世界而独立存在。

⑥规律:又叫法则,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决定事物发展过程和方向。

三、研习新课

1 检查注音、解词。

2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组织课堂讨论,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文章的逻辑层次。

(1)从思路程序看,课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层次组织。提问:这篇课文分哪三部分?各部分论述的内容是什么?先由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在讨论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例如,文章的标题是中心论点吗?不是,论点必须是一个判断句。因此,开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个疑问句的答案才是中心论点,这样,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应划分到哪里就非常显豁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三项实践中来”。提出中心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第二部分,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认识运动的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第三部分,从“现在我们的同志中”到结束,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

(2)提问:如果把第二部分看作一篇独立的议论文,它的结构层次怎样划分?请作简要分析。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就构成结构而言,可分引论、本论、结论三个层次;就结构类型而言,是“总——分——总”式,可分三个层次(或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物质力量”,共两句话,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这是下文论述两个飞跃的纲。第一句话讲由存在到思想,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物质到精神,由实践到认识;第二句讲由思想到存在,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精神到物质,由认识到实践。第二个层次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分别论证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个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三个层次,从“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对上文总结并深化,阐述正确认识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两次飞跃只是认识过程的一次循环,要取得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这一部分条理清楚,组织严密,逐层深入地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3)提问:课文为什么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标题?这个标题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并归纳。文章的标题既反映文章的内容,又受写作对象、时间、目的、要求等因素制约。这个标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与课文讲的两次飞跃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标题正确地反映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这个标题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而提出问题的,是1963年写给农村工作者读的,因此语言通俗易懂;用疑问句,有引起读者注意和深思的作用。

(4)小结:学习本文,我们要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同时又要学习毛泽东同志如何通俗易懂地简明扼要地论述哲学原理的一些方法,学习阅读哲学论文的一些方法,以便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3 课堂练习:编写本文的结构提纲,要求写出小层次的层意来。

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第二部分——具体论证中心论点:①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

②分别论证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③说明正确认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

第三部分——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

4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思考和练习”中提出的问题。

第二教时

一、检查复习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 口答课文结构提纲

二、继续研习新课

1 教读第一部分

(1)提问:文章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关系怎样?学生讨论后归纳。作用是: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②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

(2)提问:“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论点为什么是错误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两种说法都是唯心主义的。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即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即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毛泽东同志这两个设问句,写得很通俗,口语化,略含讽意,否定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由此可见,通俗易懂是本文的写作特点。

2 教读第二部分

(3)朗读第二部分第一个层次两句话。提问:从结构上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作用?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解答:第一句话讲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强调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第二句话讲人们的正确思想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这两句话承接开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又是下文的总起。中心语前的修饰词语“正确”,以区别于不正确,“先进阶级”,就现在来说,当然是无产阶级,这里也可以包括近代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以前别的先进阶级。“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即阐明了由精神到物质(第二次飞跃)、思想变为物质力量的道理,又指明了这种物质力量即掌握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的群众的巨大作用。语言极通俗、准确、严密。

(4)提问:什么叫感性认识?什么叫理性认识?两者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归纳。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了许多感觉,在头脑中生起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许多次,经过脑子的思考,把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思想。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这就是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它以直接感受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它包括感觉、知觉和概念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5)提问:为什么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伟大”?一个正确思想的形成为什么必须“多次反复”?

学生回答、归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必须把它再“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达到预想的目的。文章从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两方面,用严密、准确的语言作了辩证分析。“一般来说”、“特别是”讲的是一般规律,实践的成败与思想正确与否是一致的。但在社会斗争中,有时出现特殊情况,用“并不是……而是……”句式指明先进势力暂时失败的原因;又用“有时候”、“暂时”、“总有一天”等词语,十分精确地论述了失败是暂时的,胜利是必然的。

文章从两个方面强调了第二次飞跃的极端重要性:一、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第二次飞跃是对第一次飞跃的一个检验。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只是”、“再无别的目的”,强调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还要受到已有知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即使对于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所以说,人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次的反复”;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3 教读第三部分

(6)提问: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有什么现实意义?学生回答、归纳。文章是针对当时现实情况写的,“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觉得不可理解”,说明有很多同志还不懂得认识论的道理,从而论述了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然后阐明学习的目的,“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4 小结: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科学地论述了人的认识的辩证过程和发展规律,以及正确思想对于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文章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全文三部分紧密联系,逐层递进。运用设问修辞方法发人深思,给读者印象深刻,突出了中心。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内容:“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要成功的。”回答后面的问题。

1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说说它有几个分句,第一层是什么关系?(四个分句。第一层是转折关系。)

2 这句话有些词语体现了分析的准确性,请按照下面的提示内容,把相关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从范围上体现准确性:“在社会斗争中”

②从时间上体现准确性:“有时间”、“总有一天”

③从程度上体现准确性:“有些”

④从性质上体现准确性:“暂时”

3 这句话说到了先进势力进行斗争的有关内容:结局、原因、前景,侧重点放在哪一点上?(前景。)

4 结合中国革命的历史,能就此举出一个恰当的例子来吗?(如“八·一”南昌起义。)

四、布置作业 

1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认识上的“两个飞跃”的内容。

2 举一两个浅近易懂的事例说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课文检测题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意思:

1 而先进阶级的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成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一旦:表示只要有一天。连词。

2 ①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②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③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④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

①思想:指思想观点

②思想:指理性认识

③思想:指思想观点,对问题的看法

④思想:指思想方法

3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就是思想。是一个认识过程。”

前一个“这”指理性认识后一个“这”指从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

4 一般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特别是:插入语。表强调。

如此:指“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

二、按要求改写下列的句子(不要改变原意):

1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改写成主动句)

群众一旦掌握了代表先进阶级的思想,就能焕发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2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改写成单句)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即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践这三项实践中来。

三、按要求分析下面的句子。

1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其中“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是否是“第一阶段”的复指成份?

(是)这个句子是单句

2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①这是单句还是复句?答单句

②分析这个句子(是单句,划分句子成份;是复句,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复句类型。)

答:划分句子成份如下: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3 “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①这是复句还是多重复句?答是复句

②是复句指出复句类型来,是多重复句分析它的层次及句与句间的关系。 答是并列复句

四、本文的中心论点,有如下两种提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画“√”表示出来。

1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2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并能成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示例之二.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