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去尽浮华 还语文以个性

时间:2012-04-02 09:12来源:教学资源点击:字体:[ ]

去尽浮华  还语文以个性

                          新疆五家渠一中  赵霞

                          邮编:831300

    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春意盎然。语文教学改革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置身其中,欣喜激动之余,也发现了阅读教学改革中的新误区——语文课迷失自我,教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这就表现在:

    一、架空工文性

    教改提倡人文性,目前的语文课就出现了操之过度,走向极端的情况。这表现在:不管文字、文句、文章直奔主题;或者以课文某一内容为由头,进而切换成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把课上成了历史课、地理课、生物课、时政听讲课、民情风俗课;更有甚者对课文自作多情地拔高分析。

    二、游离课文,主攻“拓展”、“迁移”

    目前的时髦是每节课必有“拓展”、“迁移”这一环节。结果课堂宝贵的时间被这些硬性的、牵强的拉郎配式的“涉外”活动占去。对课文的解读只能是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对课文精髓更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三、滥用多媒体手段

    目前有一种趋势,上课不用多媒体好像就没有体现教改思想。特别是公开课,录音机、投影仪、放像机……十八般“武器”一齐上阵。

    此凡种种,人们不禁要问:语文课的个性在哪里?

    语文课的个性就体现在对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运用上。因为文本中所有的信息内涵、情感、思想都是以语言为依托传递出来的。语言的凌厉可以触及神经,触及灵魂,可以刀刀见血。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达到各项指标。这就是语文课独特的魅力所在,价值所在。

    新课改倡导人文性,其实语文丰富的人文资源就蕴含在文本之中。就看我们语文人怎样有效利用它。

    《荷花淀》教学中,学生们品读作品开头的“跳跃”一词,他们读出了水生嫂编席时的欢快心情,娴熟的编席技术,读出了那的芦苇富有弹性,读出了白洋淀是一个物产丰饶的地方。学生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象水生嫂那样柔弱的妇女也会拿起枪,参加保卫家乡的战斗。这一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就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不再流于“啊,为了……而奋斗”,“为了报答……我们要努力”的空洞口号中。由此现,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更全面,更深刻。放弃语文本身的优秀资源而去架空分析实属浪费且得不偿失。

    学习《九月初九的酒》一诗,“乡愁是一缕炊烟,挥也挥不去,载也载不动”。启发学生去想:把这无形的愁绪换成有形的什么来装载?用船?用火车?还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乡愁的沉重。此时再品析余光中的《乡愁》,学生理解了乡情就是一种凝聚力,一种动力。理解了海外游子报答桑梓之情以及万里寻根的举动。也由此了解了中华文化是一种深厚的“家”的文化。台湾回归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祈盼。如此这般,民族感情,人文精神已移植入学生的内心。

    记得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学生们通过对语言的感受、揣摩、推敲以及咬文嚼字领略了主人公恐惧无助、试探、成功的心路历程,也唤起了他们自己某种类似的生活经历。最后领悟到: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由此看出:学生只有对文章有真实的感受,学习内容才能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接。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主体意识才会凸现,这样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灵的成长和成熟。如此这般,才真正体现了语文式的人文关怀。

    所以不注重文本,不注重语言学习的做法应该彻底摒弃。没有阅读的认识能力,没有坚实的认识结构,就不会出现“呼朋引伴”式的阅读“同化”效应,就不可能引起感情的共鸣,也就谈不上产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那么,所谓的“人文性”只能是硬贴上去的标鉴。

    同样,拓展迁移的基础是文本。学生只有理解了文情文意文理文趣,才能进入文章所展示的精神层面。这才达到了陶冶性情、帮助人生的目的。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如果不去关注诗人坦然接受人生悲欢离合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追求幸福生活的乐观精神,而是一味的由月亮拓展到月饼,进而拓展到商品包装文化……这种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丢了西瓜拣芝麻。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负载很大的信息,再加上文学语言模糊性特点,作品的多义性正是它与读者交流的优势。结果,过量放映的影视片断,限制了学生对文本语言艺术的鉴赏,不协调的配乐干扰了学生阅读,固定的字幕板书,限制了水到渠成的精美板书。所以我们应明白,多媒体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能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否则它就成了束缚语文课的一件华丽的外衣。

    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改了多次。几多风雨变换,几番潮起潮落,语文人不论身处何样的时局,总在探寻着“语文个性”的目标,将新的教学理念与语文教学的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将语文课自身的无穷魅力展示给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是我们失志不渝的目标。

    去尽浮华 还语文以个性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