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长学堂 > 正文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教育孩子守住道德底线(2)

  • 日期:2011-10-01 10:11
  • 来源: 好学习
  • 浏览:
  • 字体:[ ]

  我们要重视社会责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近我们学校把13名干部输送到周边的学校。海淀区我们也送一些老师过去做干部,也送到北航附中一个校长一个书记,西山学校也是人大附中帮扶的,那里的干部也全部是我们派去的。最近海淀区的蓝靛厂中学也委托我们来管理,我们也派去了五位的这么一个团队。所以不管是我们学校土生土长培养出来的干部还是外面吸引来的,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这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双赢的,一方面我们支持了旁边的学校或者是比我们弱一点的学校,另一方面,我们培养的老师和干部也得到了发展,更体现了他们的价值。

  对于将来能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高智力孩子,不给他们一个适宜的教育,是资源的浪费。教育公平实际上有两层:一层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一层是每个孩子都应该给他们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现在我们国家有常态儿童的普通学校,有残疾人的或者弱智孩子的特殊学校或者特殊班,但对于超常儿童,应该也有他们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把他们混在一般的孩子中等于浪费了他们的生命、耽误了他们的时间。这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重视这一块。    (陈曦辑录)

  刘彭芝:学生们喜欢“老刘”这个校长

  新华网北京2月5日消息:今日8:30,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做客新华网,谈学校和老师该给学生提供什么等话题。

  刘彭芝:“学生叫我老刘我不知道,这次你们提出来,学生当着我的面叫刘校长,背着我的面我知道叫什么的都有。但他们喜欢这个校长,实际上我感觉到不是因为单独的喜欢一个校长这么简单,而是因为喜欢这个学校,喜欢这个学校的一草一木和广大的师生员工。”

  刘彭芝在谈到学生们对人大附中的感情时说:“我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从国外回来的孩子,见到我以后特别激动,上来就会给我一个拥抱,甚至掉眼泪,我就问他怎么了,他就说不离开人大附中还感觉不到那么好,离开以后就觉得非常留恋了。孩子说我承诺兑现了就是我在1997年当校长的时候自己的设想就是想办这样一所学校,能够还给孩子们的少年、青年,也就是让孩子们在这个学校里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将来他们离开这个学校以后也是留恋的,是向往的。现在毕业的学生一批批走了,他们上大学或者走上工作岗位,他们还能够怀念这所学校,我也感到这是非常幸福的。”

  刘彭芝说:“我是1974年到人大附中的,到今年已经第36年了,到人大附中我当了20多年的班主任,1989年开始当副校长,当了8年的副校长,1997年开始当校长,现在是第13年了,做了20年的正副校长。我从教4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我经常跟学校的教职工说我的教育感悟或者说是教育感言,我总结了这样的四句话“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也就是说我所做的很多的事情,或者说它取得的一些成功,都可以从这几句话里找到影子。比如刚才孩子们说他们都喜欢我这个老刘,实际上是因为我对他们付出了爱,我不见得对每一个孩子都面对面地对他怎么样,但是因为我付出了自己的爱,对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图回报的。但是当你没有图回报,但是他却回报你的时候,你被他们所爱时,这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刘彭芝:中学生教育重点要把住道德底线

  新华网北京2月5日消息:今日8:30,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做客新华网,谈学校和老师该给学生提供什么等话题。

  刘彭芝谈中学生的教育重点:“中学生如果按过去来讲,孩子们的生活是比较枯燥的,就是从家门走到学校学习然后再回家,比较单调。所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总想着还给孩子们一些童年和少年。那到底怎么能让孩子们在中学生活感觉到快乐和幸福呢? 所以第一点就是这个孩子来到社会上应该怎么生活,怎么做人,小孩在中学里是12岁到18岁,毕业的时候18岁已经是成人了,已经是一个公民了,所以首先要教育孩子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成人,一个合格的公民。所以品德教育是第一位的。也就是教会他学会爱,爱家人、爱学校的同学、爱学校的老师,爱社会上所有和他接触的人,他应该帮助他们,而且应该学会合作。所以对于学生的这种道德品质、人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