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家庭教育与习惯培养(3)

  • 日期:2011-09-28 09:34
  • 来源: 学生家园
  • 浏览:
  • 字体:[ ]

分钟以内结束为宜,不要蹲、坐的时间太长。
养成好的排便习惯终生受益。③专用自己的毛巾、面盆、口杯。不随意乱用
别人的东西。个人的洗漱用具用毕刷洗干净、摆放整齐。④打喷嚏、咳嗽,
不面对别人、餐桌,咳嗽时要侧头,用于挡住嘴。不面对别人剔牙,用手扣
鼻子或挖耳朵,擦眼睛等。⑤定期理发,剪指甲。⑥保持正确的坐、立、卧、
行的姿势。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就是说一个人经常保持个
人的仪态、衣着合体,整齐、干净,态度端庄、稳重。坐得端正,不东倚西
靠;立得挺直,不前仰后歪;行得潇洒,不邋哩邋遢。这要从小养成注意行
动举止的习惯,一抬手一投足,都表示出有教养有礼貌的风度。⑦养成注意
环境卫生的习惯:不随地吐痰,有痰吐在痰盂,或餐巾纸中;不随地丢弃杂
物;吃带皮、有核的东西,把皮或核放在一起,吃完了扔在垃圾箱中。经常
打扫房间,擦洗用具、玻璃,家俱、用品摆放齐整。
3.学习工作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长期的反复的实践的行为模式或程序,是个人自动化了的自然的

行为过程。婴幼儿有如一张白纸,家长,老师可以按国家的、民族的要求画
最美丽的图画。一旦画成,就为国家培养了有良好教养的公民,有用的人才。
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终生发挥作用;坏的习惯很难更改,带来的后果也是难
以想象的。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重要的是要在刚接触学习(这里指刚入
学的知识、技能的学习)的幼儿园大班、小学阶段的训练和培养。文字、知
识、技能技巧的学习是文明社会中公民社会化不可缺少的过程。国家贯彻《九
年义务教育法》正是完善这一过程的必然措施。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品质的
完善的发展是和识字、计算、其它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同时进行的。孩子学习
了文化,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发展,是为孩子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
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也是高尚品质的培养。好的习惯促进了好的学习,也
培养了好的思想品德。比如学习上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从学习表面看可能表现
在作业一丝不苟、有错误及时改,遇问题钻研、不马虎等方面,从思想品质
看则是培养认真、坚毅、克服困难等多种非智力的心理品质。在这方面可能
比教孩子认几个字,算两道题还要重要。这个学习过程的完善、充实和建立
是自觉的、长期的、渐进的积累结果;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中实践
的结果;是个人思想认识和行为动作协调统一发展的结果。家庭教育在这个
过程中起着打基础、坚持实践、精益求精培养习惯的重要作用。

所谓“打基础”。孩子一出世的环境,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家庭世界。
在这里他获得了美丽的颜色、多变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等等人生信息。他逐
渐感知、理解这个世界,并且充满热情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无限地热爱着这
个新的世界。这个美丽的家庭世界是父、母(包括家庭其它成员)为孩子创
造的,充满了欢快和幸福。由此,他(她)走上了积极向上、热情主动、友
善乐观的人生道路。如果相反,这个家庭环境是单调的、呆板的、冷漠的,
孩子是在孤寂的清凉的气氛中度过人生的初始阶段,他以后孤癖、不合群、
畏缩、学习不主动、没信心。所以家庭为孩子学习打基础认几个字、数多少
数、背几首古诗这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多彩的环
境,温暖的幸福的气氛,引导他对生活充满热情,探索的欲望(好奇、求知、
主动)。长大一点配合学校,细心地培养孩子点滴的学习习惯。

所谓“坚持实践”。养成习惯首先要有实践,就是实实在在地做;其次
要有反复的坚持。二者缺一,不能形成习惯。学习是艰苦的,甚至是枯燥的,
那是被动、没有兴趣的学习的感受。如果深入进去,学习有了发现,获得多
次成功,它又是充满欢乐的。学习的成功和兴趣是形成习惯的基础。实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