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 > 化学百科 > 正文

资源短缺问题

  • 日期:2009-10-01 08:17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日本是工业高度发达的“经济大国”,同时又是原料极端贫乏的“资源小国”。日本在现代工业生产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中只有石灰石可以自给,其余均要依赖国外进口。原料对国外的依存度极高,以1975年为例,进口的原料占整个原料的比例煤为76.6%。铜矿石为96.8%,铁矿石为99.5%,原油为99.7%,铝土为100%,磷矿石为 100%。此外,农产品棉花和羊毛亦需 100%进口,等等。日本所需原料的进口量极大,进口原油占世界原油出口总量的20%,铁矿石占33.3%,无论从原料进口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来看均居世界第一位,是依赖国外进口程度最高的国家。这就成了日本化学工业乃至整个工业发展的致命弱点。日本工业只有依赖国外资源才能得以维持生存和发展。日本必须而且也只能永远以非资源自给国作为前提来谋求工业发展。
     除此以外,别无它途。日本工业好像一个“高智能机器人”,一旦切断外界电源供应,高智能动作就会嘎然而止,变成无用废铁了。所以,日本与资源大国不同,他的工业生产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且时时潜伏着难以避免的危机。例如1973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由于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从苏伊士占领区撤退,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实施石油生产削减,从而使石油价格一举上涨4倍,随之而来亦使汽油、灯油、乙烯、石油气、天然气和合成树脂、合成洗涤剂、合成纤维及涂料制品等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以至整个社会物价的大幅度上涨。1974年日本批发物价的上升率达31.4%,消费者物价提高达24.3%。因此日本政府采取了种种抑制对策后才稳定了价格。1979年发生第二次石油危机时又使原料短缺,物价上升。1980年日本批发物价上升17%,直到1981年才稳定下来。目前,由于世界局势较为稳定,日本所需原料暂不短缺,物价亦成为发达国家中较稳定者。
     日本为了尽可能减少原料短缺所造成的压力,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于海外资源多消费型和公害多发型企业实行高付加价值化;(2)实行化学工业原料多样化和多方位进口;(3)节约使用石油及其衍生产品;(4)有效利用废弃物;(5)开发新资源;(6)合理有效利用资源;(7)把高消费能源的产业转移至国外。例如有人建议,如果把炼铝工业转移到国外,一年可节约195亿度电,可以大量减少石油进口。这些措施正在日益取得成效。例如从1965年至1975年期间,由于从废料中回收生产的硫黄不断增加,已使日本由硫黄输入国变输出国。1965年回收生产硫黄为4.5万吨,尚需输入6.2万吨。1972年回收硫黄增至56.6万吨,仅输入1.2万吨,但同时又输出了4.7万吨;1975年回收硫黄高至80.7万吨,不再输入,单纯输出了15.8万吨①。还有,由于合成纤维工业的高速发展,从中回收的硫氨也不断增加,从而也不断减少了合成硫氨的生产,减少了所需煤或石油的进口。例如1961年回收硫氨量为28万吨,占总需要量的10.9%;1965年回收量达91.3万吨,占34.1%;1972年回收量增至147.8万吨,占总需要量的76.1%,而合成硫氨量则缩小到1.6万吨②,减轻了石油等原料供应的负担。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