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 > 正文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特点

  • 日期:2021-10-06 06:21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有位学者曾说“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确如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 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势在必行的。 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 有关心理研究机构和一些心理学家采用各种量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或某些心 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有 10%至 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 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和敌 对等症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发布的 《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 究报告》显示,在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 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学生次之,高中学生最低。在成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逐渐上升,总 体表现为年龄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经过近五年的调查发现,有 39.79%的高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个方面检出率如下: 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占 53.09%。 ②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占 24.07%。③敌对——经常 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占 29.69%。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 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线%。⑤抑郁—— 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占 36.11%。 ⑥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占 44.44%。⑦自我强迫——明知没必要去 做但还是要做。占 41.05%。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 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占 45.37%。 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占 56.48%。⑩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 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自在、不平衡。占 30.56%。 本人于今年初对我校高三(1)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其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其中,情 绪不平衡、 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 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而男女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女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要明显多于男生, 这 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等发展及其个性差异有关。 二、心理健康标准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 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 掌握了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以此为依据对照自 己, 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 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 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 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 个人见解。 2、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 握好时机和分寸。 3、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 践。 4、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 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 求新的学习目标。 6、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 和满足自身需要。 7、对生活有较大的热情,有进取的精神面貌,对自己的隐忧能尽量地“放开去”,能较 愉快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性格较为开朗,处事基本上做到言行一致,有正义感。 8、乐于交往,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大都保持比较和谐和亲密的关系,对友谊有正 确的理解。 9、了解高中男女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外界 的各种诱惑有较强的抵制能力。 10、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 要求基本一致,能识别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 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 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一位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说, 中学生厌 学的有 30%,有的县甚至高达 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 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 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 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这种情况下, 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 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 寻求同学、 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 甚至关系紧张, 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 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学生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 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 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 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 不和父母 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 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等。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 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 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因而 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 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 封闭 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若不能及时疏导,将会发展为较为严重 的心理障碍。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 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 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 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 与抑郁。 3、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 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 特 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 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 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 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 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 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 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 理健康问题了。 四、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尽管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 多角度的, 但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主 要的脉络: 1、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 乏应有的重视,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状近年来虽有所改观,但中学生 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还没有提到学校教育的课程之中。 大部分教师没有看到良好 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及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没有把中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障碍问题与思想品德加以区别, 而是把 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笼统地认为是学生的人品、 道德和思想问题, 不是采用心理学的 方法和技术妥善的治疗和解决,而是采用道德规范严格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困扰。 2、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升学的压力是导致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 最直接的原因。目前,一部分学生每临近考试就紧张,就害怕考不好,所以拼命准备,夜不 成眠;有的在考试前承受躯体化症状的侵扰而逃避考试;更有甚者在高考考场上生理、精神 失控,以至于中断考试。一名高三重点班的女生由于学习成绩下滑,痛哭流涕的找学校调换 班级,她痛苦地说:我的无能和痛苦无处诉说,给父母说,他们期望的目光让我难以张口; 给班主任说, 他期望我上一本, 我不敢让他失望; 给同学说, 他们说我把前途、 命运当儿戏…… 如今,苦闷、烦恼、忧愁、彷徨纠缠着我,看见书本就头晕,真还不如死了算了……。厌学 是高中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 就是成绩很好的同 学也有这种倾向。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二个直接原因。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0—3 岁既是孩子大脑重量增长的最快时期(由出生时的 1/3 增长到 3 岁时的 2/3) ,也是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3—6 岁是人的个性形成和显现的关键时 期,即我国谚语所说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一时期家庭的情绪、文化氛围及其行为背 景对孩子的身体、智力、情感、行为以及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影响,尤其对心理发 展的影响十分明显。家庭的教养方式、人际关系、为人处事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孩子的心 理健康,有些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在家里,父母关心的往往是孩子 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衣着饮食,而对孩子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以及成长中所遇到的人 生困惑等则是不闻不问,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少之又少,造成了“营养充裕过剩,管教贫 乏奇缺;衣着绚丽多彩,心灵苍白贫穷”等现象。另外,家风不正或父母不检点、家庭专制、 成员不和睦、父母离异等,对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灵伤害。 4、传统教育观念作怪,教育方式不当。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且更主要的 是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生活的向导者。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传道、授 业、解惑”,而对向导功能忽视甚至无视。有些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对学生 严格,在学生面前保持一定的威严,这样才能让学生听话,才能压住课堂,因此,对犯错误 或学习不好的学生动辄进行指责和呵斥。 中学时期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理想的天使、 公 正的代表,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父母般的关爱与朋友般的理解。如果教师的认知发生偏差,对 学生缺乏关爱、理解、耐心与热情,学生则会由失望进而转化成压抑、敌对、攻击等心理或 行为。更有甚者会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现代心理学、成功学的研究越来越证明,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对一个人一生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 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时期,也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 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简单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 庭的依赖性等, 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 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 问题。 暂时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排除, 便会由消极思想→消极情绪→心理不适向 心理障碍发展,而影响心理健康,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回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 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如何疏导心理障碍的学生 对于学生已形成的心理障碍,我们不能倒转历史,只能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把握中学 阶段这一关键,力求纠正和克服。作为教师,该如何去做呢? 1、要爱学生,更要使学生学会做人 教师的爱具有巨大的作用,它是教育的桥梁。 《学记》中讲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说 情感是知识传授的桥梁, 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 萌发学生善良的道德和高尚 的情操,可以说爱心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爱心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 基础与源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是人的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 只有怀着一颗关切的爱心去接触学生,才可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防微 杜渐。如果一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他的爱,他就会对人生充满着希望和愉快,从而使他们 学会关心和爱护别人。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转 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有极大的激励和感染作用。情绪心理学认 为,人在心情舒畅时,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幽默机智,各种能力都增强;反之,如果情绪 低沉、沮丧、忧郁,那就会思维迟钝、记忆衰退、语言呆板,各种能力下降。教师应及时控 制自己与学生的情绪,才能获得一把开启学生心灵之钥匙。 2、要理解和宽容学生 理解是一种心理换位,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教师虽为人师,但 不应就此将自己束之高阁,而应走进学生、融入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了解 并理解学生的需要。 3、要尊重学生 人们对尊重的需要有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两个方面。 自尊包括对获取信心、 能力、 本领、 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承认、接受、关心和赏识等。因此一个具 有足够自尊心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效率,而最健康的自尊是以别人给予的尊 重为基础的。教师尊重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生,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 一个独立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也会觉得教师一直对他是欣赏的、尊重的,能让他自 由提出意见、发表见解。教师尊重学生实质上就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养 成学生乐学的心理。 4、要信赖学生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告戒过青年教师: 在任何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 打不及格的分数,即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是有能力学好的,相信学生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教 师的这种信赖一旦传递给学生, 就会使他们感到自己与别的学生一样具有才能, 对自己的缺 点有改正的勇气。 教学与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教师友好的信赖学生的气氛, 多给学生以赞扬, 赞扬就像温暖人的心灵的阳光,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他。 教师必须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与他们多进行感情交流, 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 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上或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教师的循循善诱、亲切教诲必然感化学生,对培养学生健 康的心理、克服心理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