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高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探析(2)

  • 日期:2014-05-01 09:25
  • 来源: 好学
  • 浏览:
  • 字体:[ ]

  三、失重感

  永远也忘不了初三,那是我读书以来最光辉的时候。那时,大大小小的考试,三分之二的冠军都由本人包揽,其余的基本上本人也是以亚军之势领先。所以,自然成长在老师的夸奖中、同学的羡慕里、父母的表扬中。而上高中后,却发现“高处不胜寒”!高中的第一次数学测验成绩,是我读书以来的最低记录——29分!而在以前,低于92分的成绩对我来说都是屈指可数的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曾使人伤透心、流过泪的分数。我患上了“感冒”:懊丧、失落、厌烦、迷茫,找不到自我。我的成绩更是一落千丈、雪上加霜。

  ———摘自心理咨询记录

  考进重点中学,对学生、家长、老师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可是,这种荣耀很快便成为学生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成为压在心头挥之不去的疑虑。在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能否成功超越自我,继续保持荣耀?据我们的调查,62.5%的同学对此问题十分担忧。对于高一的新同学来说,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的、共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方法的不适应,突出表现在机械性记忆、分析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性等方面。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奉行“勤记、多练”的法宝,老师一遍一遍地硬灌,学生一口一口地强咽,将相关的知识点嚼得烂熟。上了高中,初中时那一套法宝突然间失灵了,学生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各科考试全线告急。调查显示,47.5%的同学有此遭遇。这主要是由于初、高中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的不同所致。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侧重于形象思维;而高中的学习更注重于抽象和理性思维方式,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所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从机械性记忆向理解性记忆过度,从分析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向全面性、发散性发展,是新生的当务之急。二是学习的自主性问题,突出表现在被动学习、无所事事。初中时,几乎没有自习课,学生不折不扣地执行教师的指令。到了高中,白天、晚上的所有自习课全部交给学生自由安排,教师的“指令”突然消失,许多已经习惯于执行指令的学生陡然感到被吊在半空中,手足无措。在高一,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论调:“告别初三,进入高一,终于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气了”。于是,一些同学趁机放纵自己,武打、言情小说铺天盖地,电脑游戏、网上聊天天昏地暗,结果是“中毒”太深,难以自拔。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终身学习思想渐入人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愉快地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追求、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已成为新世纪的学习理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足以看出国际社会对学会学习的高度重视。所以,高中阶段必须十分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使学习成为人生的一种精神皈依。因而,学生一进校,教师就要给新生“断乳”,给他们以自主选择的空间,帮助他们从被动走向主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初、高中衔接时期,高一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是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的。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有正视、关注、容纳这些问题的勇气,更要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分析、寻找相应的对策,指导学生走过这段崎岖的心路。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