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作文的基本写法

  • 日期:2017-06-29 08:42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作文的基本写法

 

一、开头的写法

扣   题             定   位            引 下 文

把题目中重点的字           确定写作范围;

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完成情感定位                    引出下文

1、扣题,就是把题目中重点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2、定位,一方面,主要是指确定写作范围,即确定本文要写哪方面的内容。一般使用概要的总述写法。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所写人或事,是喜是恶?是褒是贬?表明自己的观点。

3、引下文,即为什么这样说?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例1、初中课文《往事依依》的开头: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扣题: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定位:开头有感而发,“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反差,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引下文:为何作者会对往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了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

例2、初中课文《故乡》的开头:

扣题: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扣题:故乡

定位:小说开篇写道,“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可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却是一片凋敝的景象:阴冷的天气,呜呜作响的冷风,苍黄的天底下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美丽的,但此刻又说不出它的美丽和佳处来。故乡是美丽是记忆中的虚幻,而故乡的萧瑟,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正是在这种心绪中,“我”踏上了回乡之路。故乡萧瑟的景象和叙事主人公悲凉的心境相融合,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基调。

 引下文:“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是怎样的?引出了下文。

开头的的“定位”很重要。你是想定位小一些,只写某一方面的内容呢,还是想定位大一些,写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呢?确定好后,再下笔写开头的“定位”部分。“定位”与下文的关系是: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如果你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小,小文就应单一地去写。

如写《我的爸爸》,开头:

我的爸爸的字写得特棒,真是人见人夸。

下文只需要单一地

写“字”         →  这就叫“单一写”      

这个开头只确定了写“字”的范围,下文就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来写,可写爸爸是怎么想起练字的,他的字是怎么练出来的,到底有多棒,都在哪些场合受到了什么人的夸奖,他们是怎么夸奖的。这样,要写的内容就比较单一。

如果你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大,下文就要分多个方面去写。

同样写《我的爸爸》,开头若这样写:

我的爸爸不仅字写得棒,还会绘画、唱歌,还拉得一手好提琴,真是一个多面手。         

 字     画      歌        提琴

下文要分四个来方面写--→这就叫多面写

这个开头,确定的写作范围比较大,下文就要分别写他的“字”写得怎么好,“画”绘得怎么好,“歌”唱得怎么好,“提琴”拉得怎么好。也就是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写。

再如,写《西湖》,开头若这样写:

西湖的美景很多,但我独爱它的水……

      下文只需要单一地

      写“水”→这就叫“单一写”              

这个开头只确定了我独爱它的“水”的范围,下文就只能写它的“水”如何美,我如何爱,要写的内容就很单一。

同样写《西湖》,开头若这样写:

西湖是杭州最美的地方,它的水美、树美、桥美、路美,一切都美得叫人留连忘返。

                    水美  树美  桥美   路美

这个开头,确定的写作范围比较大,就需要分别从“水美”、“树美”、“桥美”、“路美”多个方面去写。

这就叫: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这就告诉我们,在审清题意后,你决定写什么,在开头就要把“位”定得准准的,不能随便乱写一气。

二、中间的写法

承  头                    顺   写             详   重   点

接续开头的内容                  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详写重点部分

1、承头,就是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写。因为开头是要求“扣题”的,当然就不会跑题。中间部分,我们“承头”,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写,也就能保证不会跑题。不跑题,是很重要的。

举例:课文《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开头: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了铺垫。第三句状写“我”望星天时的感受,“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承头:第2段就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接着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扣紧“繁星”,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况。

再如课文《珍珠鸟》:

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承头:作者接着记叙了小鸟怎样由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从中能感受到作者用爱心营造人鸟和谐共处的氛围,这种氛围是作者用宽大的爱心为鸟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舒适、温暖的空间制造出来的,人们不禁还会想到人与其他动物、植物、人与人之间是不是也要充满爱心呢?

2、顺写,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写。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顺序的,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存在于时空之中,人最能感知时空的变化,人都是有思想情感的。因此,我们说作文的行文顺序一般有以下3种:

①时间顺序

写事情的发展,我们必须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去写,这样才能保证叙述的条理一清二楚,让读者一看就明明白白。

如课文《故乡》,就是以“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依据时间的顺序,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来写的。

②空间顺序

就是按照我们游览或目光移动的空间顺序来写。游记文、写景文和说明文多采用这种方法。

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顺序:

先写百草园   →     再写三味书屋活。

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

 “从……到……”点明文章写了两个地方的生活,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③情感顺序

就是按照我们对事物的情感、认识的变化顺序来写。

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人的情感、认识往往是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如课文《最后一课》,就是按照时间和情感的顺序业写的:

课前:幼稚、怕提问,这是故事的序幕。

上课:悔悟(吃惊-诧异-难过-懊悔),这是故事的开端和发展。

下课:懂事(悲愤),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3、详重点,就是详写重点部分。

你认为哪个事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最能有力地突出观点,就把这一段作为重点,详细地多写几句。此外,在任意一段中,对反映人或物特点的材料,也应详写。

如果只写一件事,那这件事一定要详写。

如果写两件事,就要详写一件事,略写一件事。

如果写三件事,可以详写一件事,也可以详写两件事,其余的则略写。

例如初中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曾从采访所得的100多个生动事例中选了20多个例子来写,但没写好,后来只选了5个例子,最后成文时又删掉了两个,终于取得成功。

第一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刻骨的仇恨,体现了战士们意志的坚忍刚强。这就需要详写。

第二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体现了战士们品质的纯洁高尚。

第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战士气质的淳朴。

第三个事例,着重揭示战士的心灵美。

三个事例所写的内容共同表达了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观点,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松骨峰战斗(第一个事例)是这一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所以这个激烈的战斗场面自然应当放在首位来写。

马玉祥救朝鲜小孩(第二个事例)本身表现的是战争的另一个侧面,与第一个事例相比,自然应当放在后面。

作者与战士的谈话(第三个事例),揭示了战士们的幸福观、苦乐观,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思想基础。

三个事例的内存联系,决定三个事例的顺序不能颠倒,决定了三个事例在文中的详略写,决定了作者按现在的次序安排材料。

三、结尾的写法

照   应    开   头                  写   出   所   感

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                            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

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1、照应开头,就是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2、写所感,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在结尾写出了“所感”,就能起到点明观点或升华观点的作用。

例1、    课文《海燕》:

 开头扣题:“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照应

结尾照应上文,再次描写海燕战斗的环境。点出海燕是“预言家”的本质特征。“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例2、初中课文《回忆我的母亲》:

扣题

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开篇扣题。

照应

结尾: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结尾再表哀痛之情,照应开头,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感情。

例4、高中课文《花未眠》:

扣题

开头: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照应

结尾: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一的缘故吧。

你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不也是在结尾照应开头,写出所感吗?结尾为我们指点了发掘美的方法和途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例5、让我们再来看一篇更为特别的首尾照应的名作:

春天已经到来

扣题    

真正的春天到了。

早晨,灿烂的太阳升起来了,迅速地吞噬了水面上薄薄的浮冰,温暖的空气带着大地的水蒸气晃动着。刚出土的嫩草一片葱绿,月季花和杨柳树都生意盎然地萌芽了。金黄色的花朵累累的枝条上,一只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看不见的云雀在田野上空歌唱;鹤和雁发出春天的欢呼,高高地在上空飞过。牧场上,脱毛还没有长好的牲口嚎叫起来;羊羔咩咩地叫着,在掉了毛的羊妈妈周围欢蹦乱跳;活泼的孩子在留有赤脚印迹的刚干的村路上奔跑;从池塘旁边传来洗衣女快乐的谈话;家家院子里响起了农民修理犁耙的斧声。

真正的春天来到了。

大家看看这篇名作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它们近乎一样!结尾比开头仅多了一个“来”字,那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

例6、再看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的《绿》:

扣题

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结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这篇名作的结尾和开头也近乎一样,仅多了“不禁”两个字,也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

以上两篇名作的写法启示我们,结尾和开头的文字,有时可以是近乎一样的,只需在结尾的文字中添加一个加强语气的字词即可!

由此,我们说,一个好的简妙结尾,须具备以下要素:

①照应开头: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的重点字词。

②写出所感:即写出感想、感受、感悟。只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开头和结尾,就是这么简单!

本节回顾及练习:

我知道,本节的内容非常重要。我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会了开头的简妙写法(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扣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定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引下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位小,下文_______写;定位大,下文______写。

3、学会了中间部分的简妙写法(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承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顺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详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白了作文的行文顺序一般有3种: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5、关于详写和略写,我明白了:

①如果只写一件事,这件事一定要_______写。

②如果写两件事,就要_______写一件事,______写一件事。

③如果写三件事,可以_______写一件事,也可以写两件事,其余的则_____写。

④在任意一段中,对能反映人或物特点的材料,也应_______写。

6、我学会了结尾的简妙写法(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

①“照应开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所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要欢呼:我会简妙作文了!我要用简妙写法写好第一篇作文:《难忘的______老师》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