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月考题】2017年政治高考模拟试题六十

  • 日期:2017-06-25 13:03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14.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将环境评估纳入流程,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2016年杭州峰会上,中国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以引领全球绿色金融发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交通项目可享受税收优惠,共享单车迎来发展机遇

②发展绿色金融,实施差别信贷,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融资成本将高于节能环保企业

③绿色金融要求金融机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依据环境评估结果发放贷款

④绿色金融可以引导经济资源流向绿色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中国已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表示欢迎其他国家搭中国便车,实现互利共赢,并在科技创新、自由贸易、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方案,得到积极响应。这表明

①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主动开放战略为各国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②中国致力于正努力消除当前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不平衡

③中国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为发展中国家创造公平环境

④中国通过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包括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包括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的简称。我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反公序良俗”,“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表明

①法律和道德可以协同规范民事主体活动

②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③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

④道德法制化是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根本渠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 20173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国务院部署编制下年度预算草案后,要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和通报会等多种形式,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关于预算的意见建议。这一机制的建立

①是加强和改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职能的重要措施

②将确保政府编制好预算,做好预算初步审查工作

③保障了人大代表的审议权,完善了预算审查制度

④将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促进预算科学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 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稳中求进”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确定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强调“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下列关于“稳”与“进”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稳”与“进”相互区别,“稳”是前提,“进”是目标

②“稳”与“进”相互统一,“稳”是量变,“进”是质变

③“稳”与“进”相辅相成,“进”可以巩固提升“稳”的水平

④“稳”与“进”相得益彰,“稳”是“进”的方向和质量保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2017鸡年春节,央视一频道在每晚黄金时段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创下春节期间收视率之冠。参赛题目出自从《诗经》到毛主席诗词纵贯两千多年的诗词名篇,活动参加者有八岁小学生到八十老翁跨越七十余岁的各行业诗词爱好者。《中国诗词大会》创下最高收视率的重要原因是:

①中华传统诗词对今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产生了潜移转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中华传统诗词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③现代大众传媒对中华传统诗词的传递、推广、沟通、共享发挥了强大功能

④中国观众对中华传统诗词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8.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新总统,英国公投脱离欧盟,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大多数国家广泛认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一直由发达国家主导并获利巨大。但是,近几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全球贸易年均增速从1990到2008年间的7%降到2009至2015年间的3%;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由1990年的1.6%提高到2015年的11.9%;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由1990年的73.3%下降到2015年的52.3%。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只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有利,出现了“逆全球化”甚至“反对全球化”的思潮。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倡导建立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机制,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平衡发展,给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免除了大量债务,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中国为最不发达国家解决贫困饥饿问题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还在“炭排放”和“世界气候”方面承担了更多的国际义务。  

材料二: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抛出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建隔离墙,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游说美国知名企业从中国及其它市场撤回本土,扬言向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45%的高关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经济全球化进程遭到很大扼制。

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必须处理好内外诸多问题。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出口商品关税成本增加,“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国际贸易不平衡引发的“技术、绿色、蓝色”贸易壁垒;中国出口企业自身也存在出口商品低价竞销、自主知识产权少、“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比重大、低附加值产品过多、经济效益不高等薄弱环节,我国政府必须引导我国企业采取措施进行突破,以大国风范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

1)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言论,有网友提出“中国应该积极扛起经济全球化的大旗”,也有网友表示坚决反对。你的意见如何?请你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发表见解。(12分)

答案一:我赞同。(任意答上4点理由,每点3分,可给12分)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有利于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②国家实力是国家对外活动的重要基础。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有能力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有利于带领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目标;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中国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公平和正义;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中国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有利于促进各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促进世界和平。

答案二:我也坚决反对。(任意答上4点理由,每点3分,可给12分)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可能会影响中国自身发展和中国国家利益;②国家实力是国家对外活动的重要基础。我国尽管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实力还不足以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③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发达国家把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他们对立起来,处处扼制中国,中国不能承担他们不想承担的责任;④国际新秩序主张国家平等享有国际权利,也平等履行国际义务。发达国家享有了更多的权利却不想履行应有的义务,中国不能不顾自身权利而替他们承担义务。⑤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中国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本国的资源优势,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答案三:我认为要具体分析。(任意答上4点理由,每点3分,可给12分)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做法就积极支持和引领;扼制中国发展的做法就坚决反对;②国家实力是国家对外活动的重要基础。我国尽管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要权衡自己的实力,扛得起就扛,扛不起坚决不扛;③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与我国有共同利益的做法就积极支持和参与,与我国国家利益相对立的做法就坚决反对;④国际新秩序主张国家的权利平等和义务平等。与我国国际权利相一致的国际义务就主动承担;与我国的国际权利相悖的义务就不能承担。⑤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如果经济全球化继续由发达国家主导,我们就不扛;如果经济全球化能体现中国主张,我们就可以扛。

 

2)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给贸易保护主义者指出逆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危害,并为我国企业提高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能力提出可行性措施。(14分) 

主要危害:(5①逆全球化阻碍世界各国发展生产力、削弱国际分工、降低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减少国际贸易、阻碍各国经济发展。(每点1分,共5)②我国出口企业要:(每点3分,共9)①学习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用好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等非歧视原则,积极参与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②积极实施自主创新驱动,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增加产品附加值;③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产品结构优化,进行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出口新优势。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教育部通知,从2017年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去。

史学专家根据大量史实研究发现: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承担起独立领导中国抗日斗争的壮烈使命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英勇殊死的斗争,其他一些中国军队也在奋起抵抗;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爱国华侨也积极支持和参加抗战。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让中国人的物质、精神、鲜血和生命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14年抗战”的概念更科学,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仅是指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只是十四抗战中从局部抗战进入到全面抗战的一个阶段。

我们修正历史概念,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要呈现历史本来面目,客观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反映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特殊贡献和巨大牺牲,警醒日本右翼、维护世界和平;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铭记血泪史、屈辱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斗争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顽强奋斗、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根据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教育部要求大、中、小学校教材一律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抗战”的主要原因。(10分)

 答法一: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十四抗战的大量史实和日本右翼抬头的现实决定了我们的教材必须客观全面地呈现历史;(4分)②人的意识能动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教材客观全面反眏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史,是为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分)③人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教材客观全面地反眏中国人民的血泪史、屈辱史和斗争史,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分)

答法二:①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意识能动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4分)②教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中国人民十四抗战的历史和日本右翼抬头的现实,使主观符合客观;(2分)③教材客观全面地反眏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史,是为了激发爱国热情,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分);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铭记热泪史、屈辱史和斗争史,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的重要意义。(共12分)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没有文化继承就没有文化积累,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积极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传统,在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政治认同;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选择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承担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④教育对文化传承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越来越大。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中华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在群众中发扬光大。

(3)设计一次“我为抗日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请写明这次班会的设计目的和主题思想,以体现你的核心素养和正确价值追求。(每项内容控制在10至20个字之间)(4分)

举例如下:①设计目的:培养本班学生爱国热情(或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②主题思想:爱国热情是建设伟大祖国的精神动力(或民族气节使中国人民挺起脊梁)。

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再次掀起学习中华诗词的热潮。

该节目所选用的诗词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毛泽东诗词,跨越数千年的名篇佳句纷至沓来,争奇斗艳。点评嘉宾将生僻的典故化作通俗故事,既降低了观众的接受门槛,又增加了节目的文化厚度。节目设计的“飞花令”游戏要求选手现场背诵含有“花”“云”“春”“月”等高频字的诗句,不仅考查选手的诗词储备,更考量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以游戏综艺、歌唱选秀、明星真人秀等形式为主,因过度娱乐、缺乏原创饱受诟病,观众也产生了审美疲劳。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再次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诗和远方”的追求,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

(1)《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在于坚持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2)有人认为,只有创新传播方式,中华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和不严谨性。(12分)

(3)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请就如何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提两条可行性建议。(4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