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2017年高考语文考题预判及考场对应方案

  • 日期:2017-06-21 13:26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2017年高考语文考题预判及考场对应方案

 

文 / 陈维贤


 

 考前预思是对可能要考的内容加以预估、思考,研究应对和解决方法。预思,不是押题猜题,更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为了兜底和最优化。考前我们要想到最有可能考的内容,提前研究好怎么办,做好充分准备。万一考到了没有做好准备的内容尤其冷门内容,我们应该有预判和预案,这样我们最后一周做到让热点内容熟练化、冷门内容有准备,会有利于考出最高水平。

 

本文针对使用全国卷地区,重点引导考生学会预思,但不针对具体那一套卷子。全国卷三套试卷,命题团队是一套人马。

 

相信经过考前的查漏补缺、保温熟化、适当练习,辅之以有效的预思,语文高考成绩会更理想。

 

一、基础题型方面:

 

1、文学类文本(小说和诗歌)中可能出现课内外比较题。该题型分值大,要求高,主要针对所选文本和教材中经典文本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某一具体点做比较,以引领师生重视经典课文的学习。如:

 

2016高考全国Ⅲ卷: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全国Ⅱ卷11(4). 老汪与孔乙己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

 

北京卷1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2014年高考北京卷: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

 

因此,考前我们应该把初高中教材上几篇经典的小说和高考必备古诗文翻阅一遍,重点理清那些思想意义大、艺术手法突出的文本,熟悉文本内容,建立必备的知识和方法体系。对诗歌来说,每首诗的思想情感、艺术特色,重要作者的风格特点都要了如指掌。

 

2、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有可能考名著节选,比如《边城》、《红楼梦》、《水浒传》等。针对名著节选的文本,我们做题时要考虑到该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尤其要联系教材学过的课文,这样不仅节省时间,更有助于全面看问题。比如,考到《红楼梦》某一片段中塑造某个人物的手法,我们可以结合整本书中常见的塑造人物的手法和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来考虑。

 

3、当下,论述类文本共有三种题型:

①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②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③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其中第三种题型侧重推断和应用。

 

估计今年考查应用能力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新修订的考试大纲特别强调“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而运用文本外的事例印证文本观点或运用文本观点判断一些说法正误是比较有效的考查方式。2014全国I卷的第一题就属于这种应用题。或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下列对作者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下列例证最能补充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因此,做该类题要走出“比对”的误区,学会运用文本内容解决文外问题。推断类的选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结论性的,我们只需看结论是否正确,能否从文本中推断出来即可;另一种情况是选项由文本内容和结论构成,我们需要三看:看文本内容是否正确,看结论是否正确,看能否推断出来。

 

另外,论述类文本三种题型未必同时出现,也可能某一种题型出两个考题,特别是第二种题型。这种可能性虽较小,但认识到这一点能够避免我们陷入思维定式而机械套用。无论哪种题,都需要阅读时注意圈点勾画等阅读习惯和文本要点的理解、概括,真正理解观点和论据、论证。

 

4、古诗文阅读

 

“诗歌鉴赏”客观题考查范围广,注重“全面性”;主观题适合考聚焦,注重“深度”。

 

读懂是“诗歌鉴赏”的重点,高考命题正逐步破解答题模式化弊病,引领注重语文素养。后期重点是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结合诗歌类别把握诗歌主旨。高考所考诗歌主要思想感情往往不止一个点,注意全面性。2014年以来,所考诗歌主旨往往和“立德树人”联系起来,杜甫顾炎武之类的忧国忧民、陆游辛弃疾等爱国类诗歌是重点。即使写“愁”的诗,愁的内涵不限于个人,更和国家有关,如李清照后期诗词中的“愁”。托物言志诗有很强的思想意义,考前应该熟化该类诗需要结合诗中物的特点来判断主旨是“人的品格和精神”还是“人生事理”。   

   

诗歌语言类题目包括炼字题和语言风格题。原本是诗歌鉴赏的重点,近年考查较少,今年需要注意。如考查一首比较豪放的诗词,分析“豪放”的具体体现;或判断所给分析是否正确。

 

5、语言文字运用

 

词语尤其成语题目,除从对象范围、搭配用法、感情色彩等角度外,尤其要注意是否合乎语境,和语境是否矛盾,是否吻合语境的侧重点。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的匪夷所思。另外,常见的近义成语不仅能考查出考生对成语细微区别的掌握,更能考查出把握语境的能力,考前应该把常见的近义成语过一遍。

 

本版块形式变化,但本质稳定,注重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多年轮回。除传统的仿句、连贯、句式变换等题外,要注意综合类题目,如一段情境文字,既有简明连贯得体问题,也有准确鲜明生动问题,甚至词语考查。做题时不仅要紧紧围绕要求,更要注意综合考虑语言运用。

 

二、作文方面

 

1、对考生而言,不要管什么“任务驱动作文”“阐释性作文”等概念。我们需要知道,就议论而言,目前高考作文有三种:就事论理;就事论事;论事论理皆可。写作时看清要求,按照要求写作即可。“就事论理”就是我们传统的由材料提炼出观点,然后论证观点的文章;“就事论事”就是具体评论事件的文章。高考作文最大的可能是,题目既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就事论理。这种情况最好把论事和论理有机结合。针对三种可能,分别准备最基本的写法甚至写作套路来兜底;熟化日常自己最拿手最好的写法,考试时化用或直接借鉴。

 

2、不出意外的话,2017高考作文应该呈现出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可能是传统的回归,比如“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也可能呈现更为具体的新要求。所以,审题时圈画要求,看清提示,非常重要。一定要针对问题情境要求来立意和写作。

 

思辨性、比较性、由果溯因等六大思维要求往往隐含在材料或提示之中,审题和构思时应高度重视。

 

3、高考材料一般不会直接涉及当下重大热点,但内涵可能和当下热点一致。内涵上看,无论材料(现实生活、寓言故事、漫画图表、名言警句、自然现象等)是什么,其往往着眼考生身边事,内涵指向人生和社会的,尤其聚焦“一点四面”,从而引导考生体味人生与社会,思考现实与未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内化依法治国理念,自主强化创新意识,并向整个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最后几天,考生应该围绕这些内涵梳理整理准备一些材料,深度梳理热点内涵和话题,提高认识,带着思想进考场!

 

特别要关注并深度思考沟通交流交往、国际理解等方面的话题,关注传统文化。

 

4、矛盾或对举的名言类材料、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要适当关注,有备无患。多则材料的审题、熟化,从多则材料中找共同点和不同点,会由果溯因,由现象到本质来立意。

 

作者简介:陈维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国培计划” 主讲专家。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