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高考语文各大模块答题技巧,真的没有更全了!

  • 日期:2019-04-25 10:30
  • 来源: 浩国文化
  • 浏览:
  • 字体:[ ]

字音字形辨析题
字音题

答题技巧

 

(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善用排除法。


答题知识


(1)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如:屣xǐ、狰zhēng;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如:谄chǎn、陷xiàn、焰yàn、旖yǐ、嗔chēn。
(2)注意区别形近字,如:“刺”与“剌”、“陡”与“徙”、“赢”与“羸”。
(3)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如:“卡”做音译语素时读kǎ,卡车、卡宾枪,取和“不畅通”有关义项时,读qiǎ,关卡、发卡、卡壳。
(4)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如“哈”,书面语中读hā,在方言或口语中读hǎ或hà;“露”,书面语中读lù,口语中常读lòu。
(5)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如:街谈巷xiàng议、巷hàng道。

 

字形题

答题技巧

 

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
(1)从形旁入手。如“弩”和“驽”,“肓”与“盲”。
(2)从词义入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
(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
(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答题知识


(1)因形近而错。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等。
(2)因音同或音近而错。如“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
(3)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
(4)因音近义通而错。如“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
(5)因音同音近而错。如“籍贯”写成“藉贯”,“销赃”写成“消赃”等。

 

 

词语运用题

 

答题技巧】(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学历”与“学力”,都是偏正结构的词,其中“学”是意义相同的部分,可不予比辨析,而应对“历”和“力”进行比较。“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答题知识】掌握实词的意义(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

 

1、把握词义

(1)从词义的轻重不同的角度辨析。比如:“希望”、“期望”、“渴望”三个同义词一个比一个程度重;“爱好”和“嗜好”这组同义词,“嗜好”是特别爱好(多指不良的),程度上比“爱好”重些;
(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如“局面”和“场面”,“局面”是指一个时期内事物的状态,而“场面”是指具体的场面,“局面”比“场面”的范围大;“事情”与“事故”,“事情”的范围大,“事故”的范围小;
(3)从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如“保护”与“庇护”、“保护”是褒义的,而“庇护”是贬义的;;如“夸奖”和“夸耀”,“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含褒义色彩,“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贬义。
(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辨析。如“抚养”、“扶养”、“赡养”,“抚养”兼指保护、教养、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和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是指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赡养”,是指供给生活需要,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的帮助。
(5)从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的角度辨析。如:“辨别”和“鉴别”,“辨别”侧重于把事物区分开,“鉴别”侧重于审定真的或坏的;如“深思、沉思、寻思”,都有“集中精力,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反复。

 

2、辨析用法

(1)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流”和“交换”,前者多与表示比较“虚”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体会,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等,后者则往往与表示“实”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换场地,交换物品等。
(2)词性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诞辰”和“诞生”、“创见”和“创建”、“品位”和“品味”三组同义词,前者为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后者为动词,主要做谓语

 

3、体悟语境

词语的运用与语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词语有其基本意义,但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又往往有语境义,即产生的特写意义和临时意义。

 

成语辨析题

 

答题经验
(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
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重点:
(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
(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
(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
(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
(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
(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特别强调成语归类

 

谦敬成语谦词类

蓬荜生辉,不情之请,不揣冒昧,敬谢不敏,抛砖引玉,忝列门墙,百无一能,狗尾续貂,绵薄之力,犬马之劳,美之献,班门弄斧,雕虫小技,门墙桃李,千虑一得
敬词类(鼎力相助,不耻下问,一言九鼎,汗马功劳)。
还要注意部分成语在具体语境中也会产生谦敬意思。

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善罢甘休,无时无刻,等闲视之(另外不亦乐乎,不可开交只能作补语)

语法用法

不明词性用错(整天不学无术;度过了一段蹉跎岁月)。
成语意思与语境矛盾或重复(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地苦衷;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显得相形见绌;好像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得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窜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尔;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得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让人贻笑大方;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

 

病句辨析题

 

答题技巧

(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

(2)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3)善用排除法

知识要点

六类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常见13类语病句子模型

 

 

1.并列成分要注意内部排序

博会机构还对项目方案进行了评审、包装、征集。

 

2.并列结构作句子成分要分别能搭配

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3.多个句子,主语和各句要都能搭配

该厂两次获省级大奖,三次被授优质产品称号。

 

4.考虑正反两面是否照应

能否做好救灾工作,关键是干部作风要好。

 

5.误把宾语的长定语当宾语

该地区推广用棉籽饼菜籽饼喂猪。

 

6.考虑介词连词是否得当或缺少主语

通过大家批评教育,使我明白了这个道览理。

 

7.两种表述方式看两种结构是否杂糅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消费者所欢迎。

 

8.有数量短语或介词结构看是否歧义

县里通知我们15日前去参加培训。

 

9.注意双重否定产生歧义

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10.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要看句意

难道我们不应该不向雷锋同志学习吗?

 

11.代词指代是否明确或代词是否多余

雷锋精神当然应赋予它新的内涵。

 

12.多重定语多重状语,考虑语序不当

 

13.注意关联词位置和搭配是否得当

 

语言连贯题

 

 

答题技巧
(1)看清题干要求,明白答题方向;

寻找题中暗示,找准突破口(解题关键处)。


知识归类

(1)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2)句式是否统一
(3)语序是否是合理
(4)照应是否周全
(5)色调是否相融
(6)音节是否和谐
(7)过渡是否承启
(8)暗示是否回应。


 

 

解答排序题的要领是

 

A
H

 

⑴找准起始句和总结句。
⑵发挥句中以下暗示性词语的作用:代词,关联词,重复出现的词和体现语段层次的其它词。
⑶尤其注意句子之间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

 

语言连贯五个突破口

 

A
H

 

1、前后的勾连性“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又要“连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2、内部的层次性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如果标点符号已经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 。

 

3、事理的逻辑性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4、连词的提示性连词在语句中有强化语意关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连词引起的句子常常处在后续位置,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条线索。

 

5、代词的称代性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称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个路标。

 

语段压缩与扩展题

 

语段压缩题

 

解题思路
⑴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
⑵辨明语段类型,确定主要信息:
记叙性语段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意义或价值)是主要信息;
说明性语段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目的或事物自身价值为主要信息,
议论性语段议论的话题,及作者的看法和看法的价值为主要信息
特别提示】消息新闻的压缩抓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意义或价值)等记叙性要素,用一个主谓(宾)句式的句子表述。

 

语句扩展题

(1)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2)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的“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答题技巧
⑴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扩展要求
⑵注意被扩展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⑶原词句不能少

 

句式仿写题

 

解题思路
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特别要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答题技巧
注意题干要求;回应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其中尤其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以及它与后面派生句子的搭配。(海陆空、植动人、金木水火土五行、飞走游、红白黑,先定类,再填空。)

 

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
(1)看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2)不改变句意,可增删个别词语。
(3)注意使用润滑剂(代词或关联词)使改后句子连贯。
a、主动句(“把”字句)与被动句可以相互变换;各类语气句(陈述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等)可以相互转换。
b、句子重组:偏正复句的偏句部分与正句部分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调换时要往往要添加恰当的介词,转换关键的名词或动词的词性,并考虑主被动句的转换。
c、长句变短句要先提取出主干句,再将修饰成分变为一个个句子;最后进行整理(注意各句子的语序,注意使用代词和关联词让句子连贯)
d、短句变长要先确定某句为主干句,再将其它短句修饰语嵌入主干句。嵌入的位置可在句首(作句首状语),可在主干句的主语和宾语前(作定语),也可以在谓语前(作状语)。注意嵌入的句子的排序。
e、单句只有一套主谓中心。复句是指含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互不包容的主谓中心。

 

 

综合改错题和语言简明题

 

 

注意看清题干提示的答题方向。此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其中尤其要注意语言简明的问题(即语义不重复,不晦涩,能少则少的词语)和得体的问题。

 

语言得体

(1)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
(2)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
(3)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
(4)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
【注意】
1、广播稿或口头通知中不能有括号,省略号,同音词,文言词等类似的词语
2、通知,请柬等应用文注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的齐全。

 

(1)谦辞

a、“家”字一族。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家母、家慈;家兄;

b、“舍”字一族。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

c、“愚”字一族。如愚兄;愚见;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d、“拙”字一族。如拙笔;拙著、拙作;拙见。

e、“鄙”字一族。如鄙人;鄙意;鄙见。

 

(2)敬辞

a、“令”字一族。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嫒;令兄;令弟;

b、“惠”字一族。如惠存;惠临;;惠允;惠赠。

c、“垂”字一族。如垂爱;垂青;垂问、垂询;垂念。

d、“贵”字一族。如贵干;贵庚;贵姓;贵恙;贵子;贵国

e、“高”字一族。如高见,高就;高龄;高寿;高论。

f、“光”字一族。如光顾;光临。

g、“雅”字一族。如雅教;雅意;雅正。

 

标点符号

 

一、问号

?wenhao?

1、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区别选择问与连续问
(1)在句子中是否有或能否加关联词“是……,还是……”。选择问号的关联词只能用“是……,还是……”。因此凡是分句间有关联词“是……,还是……”的,或者能加上“是……,还是……”的是选择问,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不能加的则是连续问,每个问题都应加问号。
(2)采用拟答的方法,看问句需要几个答案,如只用一个答案的是选择问,如需要多个答案的是连续问
例:
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2、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
例:
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3、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4、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注意谓语动词是否带疑问语气。
例:
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5、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二、感叹号

!gantanhao!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注意】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三、顿号

、dunhao、

1、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2、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例: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3、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
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4、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
例:
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5、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6、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7、并列成分已用问号、叹号、书名号、引号,不再用顿号,但句子较长就用逗号。

 

四、分号

;fenhao;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

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五、冒号

:maohao: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注意
1、冒号一般管到句末,只有句号才能终结冒号的提示范围。
2、“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不用冒号。
例:a、李老师说:“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b、“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c、“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范福喜问。
3、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例: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这句话改为: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多: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4、不是说话而在“说”字后误用冒号,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前不能用冒号。
5、冒号同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

 

六、引号

”yinhao“

1、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点标点。但是,引用的话末了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c、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注意
1、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例: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2、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用,叫做转述,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例: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七、括号

(kuohao)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谈

1.非疑问句用问号
例: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分析】“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句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例: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分析】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3.分句之间用顿号
例: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分析】这里实际上是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的剧目。
分析】“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为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
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分析】“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中间用顿号
例: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分析】“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就不能用顿号。


7.集合词语中间用顿号
例: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分析】“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例: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分析】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9.句子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例: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分析】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用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经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1了。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10.冒号后面提示范围不清
例: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情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分析】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引号后的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1.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例: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分析】“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要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用“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来解释说明“三位女杰”。
 

12.同一句子中用两处冒号
例: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脱产培训。
分析】“宣布”后面用了冒号,“措施”后面也用了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里,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改一个为逗号。
 

13.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
例:“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分析】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入“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引文便没有着落了。
 

14.引语中句子末尾的点号误置
例:①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分析】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第①句中引用的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在引号内。第②句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只是整个句子的宾语部分,句末点号应在引号外。一般来说,凡前面用了冒号,便提示下面引文独立成句。
 

15.不是书名用书名号
例:《丽达公寓》即日出售,……
分析】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滥用书名号。
特指问: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怎么做”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
①今天谁值日?
②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
③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的?
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