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政治押题秘卷九

  • 日期:2017-06-21 12:40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分,共48分。)

12.近两年,在我国股市成交量低迷的市场环境下,锂电概念股却一再成为市场反复炒作的热点。投资者看好锂电池生产企业主要是基于:

A.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电池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

B.锂电池属于稀缺资源,国有经济在其生产中居于支配地位

C.汽车销量增加,汽车价格上涨人们选择相对廉价的锂电池

D.锂电作为一种新型能源,随着技术发展将要取代传统能源

13. 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发改委宣布自 2017年1月13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70元,成品油价迎来跨年“四连涨”。其他条件不变,正确反映成品油价格(P)上涨对传统能源汽车需求量(Q)影响的图示是A.

14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这与储蓄率高、以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要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杠杆率是一个衡量负债风险的指标。近年来,我国企业债务负担不断加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债务风险上升。下列能够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措施有

①积极发展股权融资,形成合理的融资结构

②由地方政府主导将银行的债权转为股权

③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

④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2018年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逐步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公开,带动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这意味着:

①政府开放的数据具有竞争性排他性   ②开放数据资源有利于实现价值增值

③数据资源的配置离不开市场的作用   ④政府开放数据旨在更多的经济收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近5年来,S市充分挖掘乡贤文化资源,以培养发展乡贤参事会为切入点,创新农村治理新模式,广大“新乡贤”踊跃回乡报效乡梓,乡贤参事会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农村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安宁。乡贤参事议事:

①是我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形式②是基层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现

③是村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④有利于政府治理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推行河长制需要:

①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重大决策执行者的责任

②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完善水污染治理体制,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④改革行政管理体系,赋予各级党政一定的行政职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污文化”作为一种与雅文化相对立的现象,已成为当前网络亚文化的一道新景观。一些号称“油而不腻、黄而不淫”的淫言秽语正在青少年之间传播、流行开来。对此我们应当:

①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提升利用现代科技的能力

②这种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投身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

④参加健康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回答19~20题。

19.民法总则广泛确认了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权益,包括规定的胎儿利益保护规则、民事行为能力制度、老年人监护制度、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等,实现对人“从摇篮到坟墓” 各个阶段的保护。民法总则的颁行进一步:

①彰显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②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③扩大了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④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现行的民法通则是1986年编制的,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制定民法总则的时候,也根据新的情况有不少调整、创新。法律要与时俱进是因为:

①社会意识能够及时反映社会存在    ②生产关系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状况

③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1.下图漫_《白卑心理》的哲学寓意是

A.意识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人的素质

B.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主动创造性

D.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反映

22.“补短板”频繁现于媒体:推进供给侧改革,“补短板”能力持续提升;专业精英“补短板”,打造金融升级版;民生水利“补短板”,山区治河获点赞……“补短板”强调的是:

①从全局着眼,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减少曲折形,推动社会协调发展

③注重有序性,促进系统结构优化     ④抓关键部分,实现整体统筹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习近平在谈农村改革时指出,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这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农村工作中:

①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要在矛盾的特殊性指导下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③要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认识秩序

④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52分)

38.(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号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材料一 2017年3月15日,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民法总则以2782票赞成高票通过,赞成率逾98%。在民法总则的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了民主立法原则,贯彻了科学立法精神。

  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在北京、四川、宁夏、上海主持召开“四”场座谈会,参与面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汇聚全国智慧;将民法总则草案审议稿“三”次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对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都逐一整理、认真研究,不错过每一条合理的意见建议;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后“二”次印送全体代表征求意见,代表们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件等方式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很多都被吸收采纳。3月10日全天和3月12日下午,各代表团对民法总则草案及修改稿进行了审议,根据代表的审议意见,对民法总则草案先后共作了150多处修改;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上海、湖北、江西、甘肃分别建立了四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倾听基层声音进行“一”种有益探索,为立法决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了民法总则立法的精细化水平。 

    民法总则的很多制度设计都是源于中国实际,为了中国需要,满足人民需求的中国特有制度。比如将法人首先区分为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涵盖现实中新出现的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等法人类型,有利于加强对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引导、规范和保护,促进其健康发展。此外,民法总则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等特别法人,赋予其主体资格。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好地维护老年人权益,民法总则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扩大被监护人范围,将智力障碍者以及因疾病等原因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辨识认知能力的成年人也纳入被监护人范围,通过对监护制度的完善,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现了全方位的呵护。此外,民法总则还专门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定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诉讼时效的特殊起算点等内容,无不体现出民法总则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和对特殊群体的关爱。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民法总则》的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如何坚持民主立法原则、贯彻科学立法精神的。12分)

①依靠人民立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组织召开座谈会和基层调研等各种形式,倾听基层声音,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广泛凝聚民智、吸收民意;②坚持制度自信,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吸收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凝聚人大代表的最大共识;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利用立法权,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推敲琢磨、精益求精,提高立法的精细化水平;④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中国实际,体现时代精神;⑤在立法过程中坚持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饱含民生情怀,彰显人文关怀。 

材料二 民法典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民法;每个企业的设立终止、生产经营都与民法息息相关。《民法总则》完善了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所需的的基本法律制度。在市场主体制度方面,确立了主体平等的原则,有助于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易;同时,确立了营利性法人的一般规则,规定了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地位以及责任,为社会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市场行为规则方面,《民法总则》第四条至第九条规定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原则和绿色原则等民法的基本原则,这些都是市场主体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同时规定“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禁止滥用权利,为人们的交往活动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在交易客体层面,确认了市场主体所享有的各项财产权利,强调对财产权利、债权、知识产权、网络虚拟财产、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的平等保护,从而将有力地释放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在市场秩序维护方面,民法在判定合同有效时,将诉讼时效从2年延长至3年,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不违反绿色原则,对促进当事人遵守契约,诚信经营非常有好处。

2)结合材料所学经济知识,分析颁布《民法总则》我国经济发展个人参与经济活动积极影响。(14分)

参考答案:

       ①国家:有利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利用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维护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调动人们创造财富、保护财富的积极性;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产权制度,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企业: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行业自律,遵守契约,诚信经营,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依法维护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个人:有利于劳动者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有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消费者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有助于切实保护公民的各类民事权利,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促进社会和谐;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绿色消费;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把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作为“十三五”时期指导思想。在2016 年全国两会上,关于推进质量促进立法的议案、提案就有21 件之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国家级检测与评定中心、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质量强国”作为国家战略正式写进“十三五”规划,吹响了向质量时代进军的嘹亮号角。

材料二 现行的质量法律制度对于质量发展和质量促进仍是空白,涉及到服务质量等广义质量,尚无一部统一的法律予以规范,质量时代呼唤《质量促进法》。《质量促进法》中将包括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加快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发挥优势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定《质量促进法》为促进供给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提振消费信心,赢回消费者信任,提升消费拉动经济能力,为质量强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应该如何为建设质量强国提供保障。(12分)

①坚持依法治国,党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建设质量强国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②全国人大建立健全质量相关的法律,为质量强国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③各级政府要重视对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质量强国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④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各类质量违法犯罪行为。(每点3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制定《质量促进法》对我国企业和消费者产生的积极影响。(14分)

企业:①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②有利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加快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夯实品牌发展的质量基础,做到以质取胜,提高竞争力。③有利于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促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④有利于强化质量意识,在国际竞争中树立良好信誉与形象。(8分)

消费者:①有利于提升消费者质量意识,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需要,提振消费信心。②有利于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6分)

3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其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正如习近平所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浪潮必然会浸漫到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如何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规则面前,建构起国家和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中华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赢得世界文化话语权,是当前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去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敬畏。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说明文化自信与其它“三个自信”之间的关系。(12分)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也是相互联系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2)我们有底气坚定文化自信。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6分)

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我国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最深厚的根基。③我们正确地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时代内涵的优良传统。④我们大力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自信。〈10分)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5分)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实现文化自信。(5分)

 (3)今年5月14日,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请你围绕“合作共赢”这一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不能超过16字。(4分)

示例:凝聚全球共识    促进互利共赢

     传播全球声音    实现合作共赢

     合作谱写新篇章  共赢铸就新辉煌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