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专家解读考试秘诀 案例分析教你如何考得更好

  • 日期:2012-05-07 09:45
  • 来源: 辅导课堂
  • 浏览:
  • 字体:[ ]

  案例一

  难题不会做耿耿于怀

  小A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她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而小A也非常听话,学习努力,高中三年来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特别是数学科,还是班上的科代表。但是父母的严厉管教也造成了她对自己的高要求,成绩方面的一点闪失都会让她耿耿于怀。

  不久前的一次适应性考试,却发挥失常。在考试中,小A遇到了一个数学难题解不出来,非常的着急,但是越着急反而越不会做。我为什么考试时不会做那道题呢?小A经常责怪自己,从此以后她遇到考试就非常紧张。

  刘鹰说,这是考前焦虑的表现,引发了对思维和记忆的干扰。调整的重点是对记忆的认知。刘鹰说:小A应该告诉记者,不能因为平时成绩好、学习努力,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所有的题目都应该会解。要知道考试必有难题,不能因为一道题目不会解,就否定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进行负面的评价。

  案例二

  儿子害怕母亲的关心

  吴女士对儿子的期望一直很高,希望他能考上一所好的重点大学。高考前的一个月她特地请了假,专门照顾孩子的生活。

  她看见孩子读书辛苦,就会轻手轻脚地走到他书桌旁,放一杯牛奶或者一个削好的苹果。孩子在复习,她也坐立不安,不时的看看孩子复习的情况,问一问学习的进展。儿子对母亲的行为感到非常的害怕,看见母亲就躲,进房间后将大门紧锁,严禁母亲进入。

  刘鹰医生认为,焦虑的原因不在儿子,而在吴女士。吴女士焦虑的程度已经非常严重,已经失去了社会功能。她专门请假照顾孩子,说明对孩子期望过高,而给了孩子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她的过度焦虑使家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这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刘鹰认为,家长关心孩子是正常的,但关键要掌握一个度,过度的紧张会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在高考期间,家长最好不要过问孩子的学习,要让孩子明白,不管高考成绩怎样,我们依然爱你。

  案例三

  一向很乖的儿子行为变反叛

  市民杨女士的孩子小兵即将面临中考,可最近杨女士发现,一向很乖的儿子行为变得有些反叛,打游戏,喝酒,这让她内心十分着急。她对孩子说“再这样下去,肯定考不上重点中学,”要他将心思放回学习上,但小兵不但不思悔改,依然是我行我素。

  陈昌海说,从表面上看,小兵这属于典型的逃避中考状态,可造成这种状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与小兵的沟通,陈昌海找到了症结。

  原来,小兵的父母一直都要求他考实验三中,可这所重点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不是成绩平平的小兵可以达到的,小兵曾表示自己想考一般高中,这样成绩一般的他将来可以跟得上学习,但父母却不同意,没办法扭转父母心意的,小兵只有拼命学习,可无论如何,成绩始终没办法“达标”,既不想让父母失望,自身天赋又不够,无奈之下,小兵只有选择喝酒,打游戏的方式逃避即将来临的中考。

  陈昌海说,这和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明白什么学校才适合自己,而家长则要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予以配合。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和强迫,可能使得孩子的情况更为恶劣,最后可能连次一级的学校也考不上。

  案例四

  成绩下降孩子自责

  小涛成绩很好,深得老师的看重,成为班上考重点大学的“种子”选手。老师对他也是另眼相看,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给予关心。所以小涛就特别在乎老师对他的看法,成绩稍微下降一点,小涛就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老师。高考越来越近,小涛变得非常紧张。平时在家复习,任何轻微的响动,都可以让他无法集中精神,甚至邻居开门的声音都可以让他无法入睡。

  陈昌海认为,小涛太在乎老师的看法。他应该问问自己,究竟是为什么学习,是为了老师还是为了自己。小涛可以想象自己如果真的考得不好会出现什么情况?会受到老师严厉的责备吗?通过想象,让自己明白其实高考没那么恐怖,真的考不好,老师也不会太过严厉的批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