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地理百科 > 正文

风化壳的基本特征

  • 日期:2009-08-28 08:59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风化壳的形成,不仅取决于风化的发育程度,而且还与介质剥蚀作用的强度有关。厚层风化壳的形成,除应具有利于风化作用的气候、岩性和构造等条件外,还必须具有不利于强烈的剥蚀和沉积作用的其他条件相配合。如地势起伏不大,植被覆盖较好,地表径流作用不强,而地下水埋藏较深以及水垂直循环作用强烈进行的地段,才有利于厚层风化壳的发育。所以即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风化作用虽可强烈地进行,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残积而成厚层的风化壳。风化壳的厚度各地差异很大,从几十厘米至一、二百米。风化壳的剖面形态,有的比较简单,如粗岩屑风化壳和土层浅薄的风化壳;有的比较复杂,如发育和保存较好的红色风化壳,自下而上可分为若干个带(层):微风化带——位于未风化岩体上的稳定潜水层部分。
     沿裂隙移动的潜水对岩石主要进行水化和淋滤作用,裂隙之间最容易水化的矿物首先变为水云母、绿泥石等粘土矿物。自上层淋失下来的物质在这里经过化学反应后,有些重新聚积为新矿物,有的则随地下水被迁移。风化裂隙发育,岩石结构开始破坏,成为疏松岩石带。中度风化带——在微风化带之上,水分以垂直移动为主,淋滤作用减弱,氧化作用开始,水解作用强烈,高岭土及过渡性粘土矿物大量形成,颜色由浅至斑状杂色,岩石结构大部分被破坏,成为夹碎屑的粘土带。强度风化带——接近地表,水解作用减弱,氧化作用最为强烈,形成许多稳定的有代表性的矿物,如铁、铝的含水氧化物等。粘土矿物主要是高岭土。颜色呈棕红色。原来的岩石结构全已破坏,但新生的块体和铁质化又有出现,成为夹有新生块体的粘土带。其最上部为土壤层,含植物根较多,有机质较丰富。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