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专家解析:家有小怪才 家长如何取长补短(2)

  • 日期:2013-01-30 11:34
  • 来源: 自学习
  • 浏览:
  • 字体:[ ]

  人际障碍型 “恨”可以这么早

  案例:

  四岁半的TT从11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恨”自己的妈妈。这是他父亲的原话。TT11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再次怀孕了,原本以为那么小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反应,可是他却表现出了对妈妈异常的排斥。从此之后不再愿意跟妈妈接触,只有爸爸带着才肯出门。小弟弟出生以后,TT更加觉得自己被母亲遗弃,看妈妈和弟弟的眼光都有戒心。以致于现今,TT对很多外界事物都心存戒备,从来不吃幼儿园里的事物,人也特别瘦小。虽然非常聪明,可是却在还没懂事的年龄,就失去了对别人的信任感。

  五岁的小米只会跟玩具打交道,父母工作忙,买了一大堆的玩具陪伴她,时间久了,发现小米给每件玩具都取了名字,把它们当作朋友对待。但是,进入幼儿园,家长发现,她没法跟玩具以外的真实人类交朋友,对于别的小朋友的接近经常会回报以尖叫。

  专家分析:人际接触上的障碍可能来源于先天的神经发展障碍,也可能来自于后天的情绪行为障碍,现下大多数在人际接触上有障碍的孩子都属于后者。这些情绪行为上的障碍很多来源于父母不当的教育理念,以及在人格形成期父母无意中造成的伤害。TT的伤害明显来自于母亲的再度怀孕,使得孩子在最初人格形成阶段就感觉到自己被母亲抛弃,由此造成的打击后天很难弥补。而小米的父母则是长期疏于对女儿的照顾,试图用玩具填补父母的缺位,往往是不可能达到效果的。

  过早成熟型 4岁就思考“生死问题”

  案例:

  有的孩子表现出幼稚、人际接触困难,4而岁的波仔却是过于早熟,他的很多话会让大人都“吓一跳”。比如一耸肩,一摊手,“算了算说:了,我说不过你,好伐,也懒得跟你说。”或者说:“我老爸啊,只会上上网,吵吵股票,没什么大用的。”、“不知道的东西啊,网上一搜嘛都有了。”这些像大人一般的言语,都出自波仔之口。而跟老爸之间的关系,在爸爸看来,好像两兄弟,但波仔表现出的,却更多是轻蔑。因为身体和年龄关系,波仔的老爸提前退休在家,而据波仔说:“我妈妈是女强人一枚。”很多闲暇时父母间的对话,都被这个“小大人”原样学去,用来攻击自己“没用的老爸”。

  四岁的点点跟妈妈叹气:“妈妈,你说我为什么要学本领呢,反正人总是要死的。”这样消极而又有点“玄”的话,从四岁的儿子嘴里说出来,让点点妈倒抽一口冷气。点点的早熟来源于有一个强势的姐姐,他早早就被告知,自己什么都没有姐姐好,永远也超不过姐姐。“饭没有姐姐吃得快”、“琴没有姐姐弹得好”、“姐姐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早就会这会那了”……终于,一个原本应该活泼天真的小男孩变成了深沉的思想者,总是冒出些好像充满哲理的消极语句,教大人汗毛倒竖。

  专家分析:很多人觉得早熟可能并不是一项问题,现下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迹象,长着小孩子的脸,却说着大人的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能够方便接收到比过去孩子量大得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帮助他们更快地认识世界,心智成熟。但像点点这样的案例,早熟就成了危险的信号。孩子的话代表他思考的水平高,而这样的哲学思考,很多时候是在痛苦之中进行的。一个四岁的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压抑和痛苦,显然并不利于他的成长。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