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想进重点小学,可“拼”的三大因素(3)

  • 日期:2012-05-05 10:00
  • 来源: 好好学习
  • 浏览:
  • 字体:[ ]

  “这还不包括给孩子买书和买玩具的费用。”于女士说,她基本上每月都会带乐乐去书店买辅导书或者课外读物,每次大约花200元左右,有时候儿子还会要一些新潮电子类文具,价格一般在千元左右。“反正在我们家,儿子的花费绝对是‘大头’。”于女士说。

  “除了架子鼓之外,其他都不是我主动要求学的。”乐乐诉苦说,课外辅导课太多,让他觉得“回到家比待在学校还累,放假了比平时上学还累”。“爸妈总说他们很辛苦地挣钱给我学习,还总说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如果我不努力的话就赶不上人家了。”乐乐用和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口气说:“我真羡慕爸爸妈妈的小时候,除了课本什么都不用学,放学了就可以随便玩!”

  对于乐乐的“抱怨”,于女士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多才多艺,可以说,这种竞争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了,如果孩子没有特长,不管是同学交往还是将来升学,都会受到影响。作为家长,就是多花些钱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世界太小,资源太少,对优质资源的争夺,不只在于小学、中学或大学,它可能开始于牙牙学语的孩童时期,然后贯穿人的一生。

  4.拼,没有尽头

  学区房、择校费、才艺培养,还有衣食住行,培养一个小学生要花多少钱,细细算下来,竟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这还不光是钱的问题,还要考量到父母的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

  作家龙应台曾对他的儿子说:“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个人的方向……我担心的不是你职业的贵贱、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走进人生的丛林后,自由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上荆棘。”

  这可能是所有父母的心声。未必所有的父母都想着要孩子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大部分人的心愿不过是让孩子拥有平安喜乐的人生。但“平安喜乐”是一个模糊而空泛的标准,可以用各种内容来支撑。你可以把它想得很简单,但有几个父母不是为孩子操心以至于不断复杂这个可能真的很简单的标准呢?

  毕竟,世界太小,资源太少,对优质资源的争夺,不只在于小学、中学或大学,它可能开始于牙牙学语的孩童时期,然后贯穿人的一生。

  何况,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即使在已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的发达国家,总体趋势上,中产阶级的父母也倾向于将更多的钱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上。最近,《纽约时报》上刊登一幅照片,曼哈顿的一所历史悠久的私立幼儿园门前,家长们焦急地排着长队,争夺有限的空缺,而与此同时,同一社区的公立日托中心却门可罗雀。

  对于父母而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说到底,就是王朔在《致女儿书》里的那句话:“孩子使人伤心,本来已经放下的,又要转身看,放得下自己,放不下孩子。”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