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理 > 物理百科 > 正文

1887年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 日期:2009-06-29 08:37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迈克耳孙1881年在波茨坦做的实验遭到人们的怀疑,他自己也觉得不满意。只是由于著名物理学家瑞利(LordRayleigh,1842—1919)和开尔文的鼓励与催促,他才下决心跟莫雷(EdwardWilliamsMorley,1838—1923)合作,进一步改进干涉仪实验。1886年开始,他们在美国克利夫兰州的阿德尔伯特(Adel−bert)学院继续实验。为了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他们把光学系统安装在大石板上,石板浮在水银槽上,可以自由旋转,改变方位。光路经多次反射,光程延长至11米。他们满怀信心,认为这一次一定有把握测出以太漂移速度。然而,实验的结果依然如故。他们一共观测了4天,得到的曲线比预期值小得多。他们写道:“观测结果用曲线表示。上面是中午观测的曲线,下面是傍晚观测的曲线。虚线代表理论位移的八分之一。
     从图形可以肯定:即使由于地球与光以太之间的相对运动会使条纹产生任何位移,这位移不可能大于条纹间距的0.01。”但根据理论推算,条纹位移最大应为0.4个条纹间距。这使他们非常失望,原来还打算在不同季节进行观测,这个想法也取消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得到的实验曲线(λ为光波波长,虚线表示预期值的八分之一,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