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理 > 物理百科 > 正文

牛顿-多年的“修炼”

  • 日期:2009-06-04 08:05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1661年5月,一辆马车驶进剑桥大学。马车里有三位乘客:衣饰标致的高尚绅士,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士,另一位是衣着破旧的乡下青年。这位乡下青年——牛顿,满怀希望地走下马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牛顿是以“减费生”的身份考入剑桥大学的。“减费生”,这是人们给那些得到某些优惠的穷学生的尊称。
     为此,他们得按照校方规定,殷勤地为那些富家子弟服务。牛顿上大学时的年龄比一般大学生大4~5岁,人们把他称为晚熟的人。牛顿的大学生涯并不舒心,可以说是坎坷不平。从入学的当天晚饭起,牛顿便开始了工读生的劳动。“牛顿同学,请布置餐桌。”一位老工读生对他说。身着白色长袍,腰系围裙的牛顿,从另一位工读生那里接来堆得高高的42张盘子。厨房里冒出的蒸汽弥漫全屋,由于光线太暗,牛顿抱着盘子不敢走动。
     一个人厉声喊道:“快拿蜡烛去吧!”在这里,工读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十分小心。为了求得学问,牛顿认为当工读生也是值得的。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房屋得不到修缮,工读生的宿舍阴暗潮湿。回宿舍的路上,牛顿在迂回弯曲的走廊里怯怯地走着,好像通往一个永远黑暗的世界。牛顿对于剑桥大学的向往与亲临目睹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但是,所有这些,对于习惯于贫穷的牛顿构不成任何威胁。最令他烦恼的却是学习愿望得不到满足,牛顿本来是抱着学习“力和运动方面”的知识来到大学的,当时的剑桥大学却没有人能讲授这门课,牛顿只好先学数学。走廊的阴暗,食宿的低劣,劳动的艰苦很快被牛顿置于脑后。他的心在衡量,看学校里的哪个人最令他“惊异”。……,牛顿推开房门,巴罗教授满脸笑容地迎接他。
     巴罗教授好像预感到牛顿的心思,便以安慰的口吻对他说:“学校是靠会员的会费维持的。由于革命的动乱,失去了许多大力支持的会员,去年复归王政,情况才稍有好转。不过,要恢复昔日盛况,恐怕得花几十年工夫呢!”“老师,我觉得学欧几里得几何,简直是多余的。”牛顿把话题一下子转移到意外的方向。教授以锐利的目光注视着牛顿的眼色。
     不久,牛顿引起了巴罗教授的注意。牛顿最突出的地方,是他对当时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尖端成就有着快得出奇的理解能力。巴罗教授十分谦虚地说过,他对数学虽略有造诣,但和牛顿相比,只能算是一个小孩。巴罗教授不愧是一位多才多识的“伯乐”,他发现了牛顿;牛顿也找到了令他“惊异”的人。师生协作得很好,巴罗教授指导牛顿先后钻研了开普勒的《光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本》等名著。牛顿的非凡才华和惊人的毅力,使得他在光学、几何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