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大学的失败宣言

  • 日期:2011-12-27 09:44
  • 来源: 学拉拉
  • 浏览:
  • 字体:[ ]

    近年来,关于学生考取大学,但家长却无力负担学费,以至酿成自杀悲剧的报道层出不穷。即使上完大学,大学生找工作难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如此,我们还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不学无术,学习能力又差,丝毫不值得同情。大学生曾被誉为“天之骄子”,今天沦落到如此地步,究竟是什么原因?
  
    考察整个大学教育的过程,可以发现,大学教育的进入、进行和完成过程,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大学教育与大学生体现出的种种问题,是有内在联系的。但无论如何,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而仅仅从表征上来判断,中国的大学教育,可以用“失败”两个字来概括。
  
    入学:对“考试机器”的挑选
  
    中国目前的高考制度,形式类似于古代的科举,而效果甚至不如科举。因为科举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选拔出封建统治需要的人才;而高考的所谓“区分度”,则完全是个谎言。
  
    首先是地区的分数差异。例如北京上海两地学生,同等学力考上北大清华的几率比很多省份高出几十倍。背后的原因无需多言。
  
    其次,分数本身也有很多问题。举例说,这些年的“高考状元”,无论文理,女生占多数。中国的高考,十分青睐女性,因为女生肯“学”,肯做题。同时,有些人天生擅长应对“题海战术”考试,高考实际上选拔的是这些人。而有的人,天生厌恶这种考试,要么被高考挡在大学校门之外;要么在父母的威逼或苦劝之下,改变自己的个性。
  
    高考制度的存在,不仅仅扼杀了青少年最宝贵的时光、个性成长的黄金阶段;也不仅仅是那些堆积成山的题海造就了一张张憔悴的面孔;在棍棒和社会舆论重压之下出现大批“小老头”。更要命的是,大多数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对自己将来的道路一无所知,对个人的特长和爱好完全不了解;学习完全是一种被动的过程,而且还习惯了被动的学习。
  
    更可悲的是,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仅仅有字面上的理解。他们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仅仅是听说“这专业吃香”,或者遵从父母之命。
  
    为了文凭而读书
  
    到了大学,大部分学校令人惊讶地承袭着高中那种“题海、背诵、考试抓人”的传统。我曾经问一个老师,在计算机大行其道的时代,有什么必要去记忆七八个参数、一堆根号的公式?答曰:教案里就这么要求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有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多是课本的传声筒罢了。
  
    更糟糕的是,在此种高压学习环境下,学一门扔一门忘一门。因为没有兴趣和实际需要做支撑,强灌的东西在大脑中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大学四年,到底使学生得到了多少有用的知识,培养了多少技能?以我大学所在的自动化专业为例,从头到尾基本都是充斥着公式和符号的一门门可怕的课程;而实习加起来不到半年时间。最后仅仅是为拿文凭在读书。
  
    我的姐姐在美国读教育学博士时,曾与我谈起中美教育的不同:美国的大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思考、敢于质疑;鼓励自由式讨论和头脑风暴;所以她到美国也似乎变了一个人,从“乖孩子”变为一个经常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而中国的教育却似乎在努力培养“好孩子”,用一页页的标准答案造就了一个个没有自己观点、缺乏思考能力的“标准零件”。
  
    教学内容:陈旧与晦涩
  
    中国本土的大学教科书,大多逻辑不清、结构混乱、叙述晦涩、实例奇缺,充斥着抄袭来的公式和陈词滥调;而国外的原版教材,往往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描述生动,并且有大量生动的实例。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