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的解释(2)

  • 日期:2011-06-20 07:50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总之,伍尔夫强调,不管记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再现图形比原图形有“更好”的形态。比较来源于同一原图形的多张连续再现图形,她发现连续、渐进的、持久的变化。4.对伍尔夫实验的批评——伍尔夫的实验激起了一阵实验浪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回答两个问题:第一,观察到的变化是否有规律地、渐进地趋向于“好的图形”?第二,痕迹的自主变化假设是否能解释观察到的一切事实?但是,搜集到的事实并不偏袒格式塔理论。实际情况可能是:(1)再现图形中观察到的相对于原图形的变化不一定是记忆的变化;在一些知觉场合(图形复制)也存在这种变化,部分原因是被试的笨拙。(2)当讨论的问题是记忆时,伍尔夫所提出的类别不能充分而客观地保证恰如其分的,包揽一切再现图形的分类。所谓的“突出”和“平整”往往因为评分员评估再现图形时所使用的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有很多再现图形的变化无相应的归类(Gibson,1929;Brown,1935;Zangwill,1937)。(3)由于“好的图形”概念是含糊的,很难确定再现是否趋向“好的图形”;即使出现这样一种趋势,一般也局限于少数的再现图形(Brown,1935)。(4)再现图形趋向于“好的图形”时,其渐进、连续和单一方向特点比伍尔夫估计的要少得多:伍德沃斯(Woodworth,1949)考察了伍尔夫发表的再现图形,仅发现二十分之一的再现图形有明确的渐进趋势。渐进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看来是要求被试多次画出再现图形,每一次再现都依据前一闪再现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续的再现图形离原图形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定型(Hanawalt,1937)。相反,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后仅要求被试画一个再现图形,渐进趋势就消失了:再现图形的结构越来越混乱,只能说明与时间同步的遗忘。这个结果否定了痕迹自主变化的假设,除非承认该实验使用的图形与伍尔夫使用的图形刚好相反,属于“坏的图表”,否则,痕迹自主变化的假设不能自圆其说。(5)格式塔心理学预言,对同一图形进行再现测验和再认测验时,再现图形与认同的刺激应必然类似,因为两种活动的效率取决于同一种痕迹系统。
     然而,这两者有时并不一致,再认往往是正确的,而再现图形是错误的(Hanawalt,同上)。最后,许多心理生理学研究试图找到对格式塔理论的记忆概念有利的事实。然而,实验结果却是否定的(Lashley,Chow et Semmes,1951;Sperryet Milner,1955)。5,结论:重新考察组织过程——格式塔心理学的分析不仅仅与刚才叙述的最新实验不相符合,而且也贬低伍尔夫实验中已经显露出来的重要事实,即被试主动参与寻找刺激中的意义,并把刺激归入他所熟悉的类别中。这一本质特征在著名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Sir Frederic Bartlett,1932)的《记忆:实验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躇作中有详细论述。他的研究表明,记忆绘画中的简化、突出、增加、补充等等,主要取决于被试在知觉图形和通过回忆重建图形时的分析和解释活动。这样,对记忆的解释,离开了痕迹系统和行为之间的同型论假设,转向主体内部各个水平活动的组织系统。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