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

  • 日期:2013-07-19 09:11
  • 来源: 课堂45分钟
  • 浏览:
  • 字体:[ ]

 
恐怕很多老师在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类似的尴尬场面:

家长甲:“我儿子读一二年级时成绩很好的,每次都有90多分,甚至有时还考100分呢,可现在考试居然不及格了。”家长乙:“我女儿以前很自信很活泼的,可现在总无精打采的,她以前是班长呀,很有能力的,你怎么才安排她当个小组长呢?”家长丙:“你们老师作业怎么布置这么少?我很少见我儿子写作业,他书包一放下老是往外跑。”

碰到这样的家长,我们当老师的通常会对这种被质问的语气感到不满,甚至愤怒,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沟通、力不从心的无奈。家长因为重视孩子,对孩子寄以厚望而说出这些话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凸现了家长们对如何教育孩子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即把培养孩子的责任,全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而淡忘了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这样也使学生在学校5天所接受的教育,而到了放学或周末一放松,很可能会化为乌有,出现了“5+2=0”的现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接轨,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存在着问题。

因为工作需要和责任感,老师往往会主动给学生家里打电话,甚至家访。但大部分家长一听到是老师的电话,首先紧张的是孩子在学校是不是犯了错,是不是又闯了祸。实际上,有时老师只是想多一点跟家长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反映学生近段时间在校情况:做得好有进步的希望家长配合适时加以表扬和鼓励;做得不够好或犯错误时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但是家长一听到不是来“告状”的,马上就轻松了,接着也失去了交谈的兴趣,或者以工作忙、文化低不懂得教育等来推托。家长很少主动打电话给老师,除非有什么请求。一旦孩子出现差错了,家长不懂得如何去引导,只会一味地指责批评,或用打骂等原始方法解决问题,无视自己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的变化,这些不可能使孩子心服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不少学生反映,在家很少与父母谈心交流,即便有也是一开口就问学习成绩,久而久之,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远的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学校教育是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事实上,孩子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质等都是从小在家庭环境中形成的,不少家长过分关注和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性格、习惯、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家长,便有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对孩子要真诚相待,尊重孩子的意愿,关心孩子的成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多与孩子沟通、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教育是系统的,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只是教育其中的一个环节,是其中的一种途径和渠道,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是基础。因此,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家长、学生与老师互相沟通,才能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