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长学堂 > 正文

天天想着获诺贝尔奖是不会成功的(2)

  • 日期:2013-02-26 11:31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我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科学的发展不仅仅靠几个聪明的脑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显微镜,我们不可能看到细菌;没有哈勃望远镜,我们不可能看到宇宙深处的景像。连看都看不到,研究什么呢?研究现代物理少不了大型电子加速器,而这种加速器不仅技术难度大,建造费用也是极其昂贵的。因此说,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是受制于其综合国力的。这还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科学的环境。古罗马曾经科学领先,但后来在统治者的保守与反动中迅速没落了。当时多少真正的科学家惨遭迫害,幸亏少数科学家暗地里坚持真理,才使得他们的事业没有完全被毁。罗马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的斗争就是一个例子。还有一点就是科学精神与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当人们读书并非出于爱好而是为了找个更能挣钱的工作时,当人们迷信权威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当权力漠视人才时,科学就已经无影无踪了。


声音5:

天天做题能做出诺贝尔奖吗?一个非常现实而且不会在短时间内能改变过来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传统观念的问题。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正统观念”时刻束缚着我们,如动不动就讲“报上登了”、“电视里说啦”等等。一个人在这种观念下即使明白”是非曲直“,也往往只考虑主流意识的取向而不顾其他。同样,当他的言行成了主流意识时,他又会毫不客气地坚持下去。在美国的学校里,学生反驳老师时,老师会非常高兴,他认为这说明他教得好。而在中国呢?

科学首先需要的不是聪明的头脑,而是科学的精神。没有科学精神,再聪明也没用。

声音6: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教育体制;二是科技氛围。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同种人,华裔能获诺贝尔奖,为什么中国人不能?答案不是很清楚吗!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国力的不断强大,中国人获诺贝尔奖不但有零的突破,而且会越来越多!

声音7

 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没有了创造性,知识再好再扎实,都是重复先人的工作。而创造性是老师们不敢尝试的东西,因为高考的大锤悬在头顶。如果要改革,先改革高考制度!

声音8:

没有得奖的原因是教育

教育失误的原因是社会

社会环境的原因是文化

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自私"“不顾大家,只顾小家”、“重情面”、“无原则”。。。。

声音9:

中国的教育制度!

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越来越多,而中国离诺贝尔奖却越来越远!

另外,国人的科学意识很差,似乎科学是为经济服务的!?我深感疑惑.

声音10:

刚刚看了一篇杨澜在厦门大学的演讲,其中有一段讲到她采访诺贝尔奖得主的感言。我觉得,从中反映出来的东西恰恰能说明为什么我们得这个奖为什么如此难。

那是杨澜对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的访谈。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10岁前从没读过书,就在家里放羊、养猪。10岁的时候他姐姐找到一个在教会学校读书的机会,就想让弟弟到香港去读书,而他父亲对独子要远行不大愿意,因为男孩大了可以帮忙干农活,但他妈妈却非常坚定地要送儿子去读书,这一走成了他与父母的永别,父母在后来的大饥荒里都活活饿死了。

杨澜坦言:“我当时听完故事,问教授,如果那个时候妈妈没有送你出去读书,你如今会怎样?其实在我内心里以为他会讲教育改变命运,讲感谢妈妈的话语。但是教授却说,‘我宁愿当时妈妈没有送我出来,农村家里有一个儿子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当时留在农村,或许我一直不识字,但我父母或许不至于饿死。’这番话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

杨澜说,获诺贝尔奖在很多人眼里是很大的成功,可是在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