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透视:“好学生”情感期待落差的成因

  • 日期:2013-09-10 09:06
  • 来源: 乐学啦
  • 浏览:
  • 字体:[ ]

  摘要:对于所谓不好的学生来说,其老师资源相对贫乏,这也成为他们回报和满足教师情感的一个因素;其五,就在校的学生来说,诸如前面谈及的在海边拉着老师手的平时……

  在教师队伍中,总有人对“好学生”充满情感上的期待。在他们看来,"好学生"曾受惠于自己负责的教学或管理,受惠于额外的指导和偏爱,因此他们应该知道老师对自己成长的期待,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懂得给老师以情感上的回报。然而,客观的事实是好学生与老师“联系不是太多”,这让一些老师感到失望和失落,因而有人发出“好学生大多没良心”、“好学生都是白眼狼”的感慨。去年10月25日《光明网》报道的东阳中学师生对此展开的热烈讨论就具有代表性。

  “好学生”为什么与老师“联系不是太多”?个中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是因为好学生情商不一定高,他们的智商很高,但他们可能并不善于与老师沟通。有些人在学习科学知识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但在情感的世界中可能还是一个白痴;其二是因为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事业与发展上,而在发展的道路上打拼是件非常艰苦甚至是苦恼的事,这使他们无暇顾及到与老师的沟通,“再加上学习或工作一忙,回母校看老师能省就省了”,甚至于他们与自己家人的沟通都十分有限;其三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而未必在形式上表现出来,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他们内心的一种信念,“只要学生做出成绩,老师知道后都会很开心的,更何况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图回报”;其四是因为他们“大多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天赋使然,与学校、教师的帮助关系不大”;其五就是表达对老师情感的方式不一样,他们以为自己不会忘记老师对自己的循循善诱和释疑解惑,当老师有事找到自己或有机会见面时,他们还是能够表达感激之情的。正如东阳中学陈益林老师所说,“如今他出差到一个城市,只要那里有学生,又得到了消息,都会赶过去看他”。

  教师的情感期待落差据说是从好学生与“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的对比中产生的。例如东阳中学“高三年级主任厉赵云说,高三时段是忙碌的,但忙里偷闲还是出席了一个毕业班的同学会。‘这个班是我在以前那所普通中学时带过的,学生毕业已经14年了,非常特别。’厉赵云所说的特别,一是指这帮学生都是计划外招收进来的,成绩普遍不尽如人意;

  二是指进入高三后,这个班便‘消失’了,学生被编排进其他班级。然而,在过去的10多年里,这个班的学生相互走得特别近,他们也经常会看望曾经的班主任厉赵云。‘我曾经带过一个班,学生考上大学的不多,现在混得特别好的也很少,但他们和我之间的感情却很好。’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有点困惑地说,反倒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联系不是太多’”。再如,光明网2004年2月6日的文章《德育怎样出实效——一些学习好的孩子变自私》,记述了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二小的教学主任张国立老师讲述的一个故事:“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葫芦岛夏令营,……师生走在退潮的海边,平时学习不好的孩子总会细心地拉着老师的手,主动走在前面,而学习出色的孩子则是自顾自地走在前面。”

  那么,所谓不好的学生为什么总会有令老师满意的感恩和回报行为呢?其一,他们的成绩可能不怎么理想,但他们的情商可能很高,他们能够理解老师的心理需要和老师曾经批评教诲的良苦用心,甚至还包括对自己的顽皮和戏耍的忏悔;

  其二,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不高,但他们的表现却超出了老师的心理期待,当他们一有点滴的情感回报时,老师就会感动万分;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