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到外地上学:异地环境能让孩子一夜成熟吗(2)

  • 日期:2013-05-10 14:54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像尘土一样游走在外国
  
  留学垃圾还是有用之材
  
  一些家长的想法更加离谱,他们看到影视作品中,在国内娇生惯养的孩子一出国就变成另一个人,自强自立了。于是,他们觉得这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反正不在跟前,孩子受苦自己眼不见心不烦,干脆把孩子扔到国外等他改头换面。
  
  “这些家长没弄明白让孩子留学的真正含义”,曾经在澳大利亚留学、现在一家留学咨询公司工作的孙仅说,几年前自己就是这样到了国外,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便开始迷茫:“我像一粒尘土一样在澳大利亚的大街上游走着”,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不知道今后会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来澳大利亚的意义是什么。“不想学习、不想上课,甚至不想活着,一切变得没有意义。”孙仅说。
  
  “我和父母当时就是没有想清楚出国留学的意义是什么”,孙仅说,以为只要出去了,自然就有收获,至少可以锻炼生活能力,“跑这么远如果仅锻炼了生活能力实在有些不合算”。
 
  由于当时没有想清楚出国的目的,很多留学生只能停留在学校里不停地上学。
  
  靖雯在美国已经15个年头了,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路读下来,“在别人眼中我是个有追求的年轻人,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之所以一直在上学是害怕走出校门”,已经40岁出头的她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很困惑。
  
  孙仅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想清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毅然回到中国,现在终于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些人则没那么幸运。
  
  与靖雯类似,林怡从18岁就离开中国到了日本,为了生存她白天上课晚上洗盘子、在饭馆拉胡琴,还做过“陪酒”,有的同来的女孩子已经在给别人做情妇,“我从不敢把这些告诉父母”,林怡说。
  
  可能是没能很好地分配打工和上学的时间,林怡在日本并没有上完大学。
  
  去年,已经在日本6年的林怡回到北京,“这些年的留学生涯,没有达到妈妈送我出国时的预想效果”,林怡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留学,不是每个人镀了金就能成为人才”。
  
  让林怡更加郁闷的是,北京的生活她也很难再适应,“虽然不知道再上路会是什么结果,但我无法面对每次出去找工作父母充满期望的眼神和无功而返后他们满是失望的眼神”。林怡现在又踏上了留学新加坡的旅途。
  
  大学并不是孩子成长的终点
  
  “现在很多家长是不合格的”,狄涛博士说,虽然父母是随着孩子的出生就自然拥有的一种称谓,但是很多家长其实没有学会如何当家长。
  
  孩子小的时候没能正确地引导孩子,“这就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种下了危险的种子”,狄涛说。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一些家长一味地认为是高校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没有反省自己。“一些父母的行为则更不能理解”,狄涛介绍,当他们发现把孩子放到一个独立的环境中进行锻炼而不成功时,便又把孩子拉回到了从前的状态,有些家长辞掉了工作给孩子做起了陪读。
据方煜介绍,他们学校周围的租房市场一向很走俏,“家长陪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方煜说。“那些把大学当成锻炼孩子战场的家长,其实并没有从孩子的终身成长角度来培养孩子”,狄涛说,这样的家长把上大学看做了孩子成长的终点,因此他们会千方百计为了这个目标做准备,不少家长把孩子进入大学当做自己父母责任的结束。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