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浅议阅读训练的整体性与高效性(2)

  • 日期:2013-12-27 11:14
  • 来源: 学友上传
  • 浏览:
  • 字体:[ ]

  (3)理解率(每人所得分数)

  (4)阅读效率(阅读速度乘以理解率)

  [回答问题]

  (一)泰山古称______,又称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______。

  (二)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三)作者登泰山的经过怎样?遇到哪些困难?又从哪些方面得到鼓舞?

  (四)作者登泰山山顶后见到哪些景象?这时的心情如何?

  (五)许多散文都有“文眼”。所谓文眼,即指能表现主题思想的句子。此文文眼是哪句话?

  (六)本文写景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七)找出下列引文的出处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云海四茫茫

  c.吸翠霞而天矫

  d.齐鲁青未了

  通过预习和课内速读,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曾作过统计,学生阅读时间平均10分钟,理解率达80%,阅读效率为320字/分钟。经过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理解率还会提高,阅读效率也会随之增长。

  二、部分探究——质疑精读

  这是对课文理解的深化阶段。要训练学生逐段精读,特别是对重点段落和词句,要反复进行品味,咀嚼,深刻理解和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中心的。

  一般方法有:

  1.提出质疑,寻找答案。在速读测试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提出质疑,在精读中寻找答案。提出的问题越深入,在精读中解决得越彻底,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

  2.调动感官积极活动,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3.寻找关键性语句,注意对句眼、段眼、文眼的捕捉。通过这些词句的表面意思,挖掘文章丰富的内涵。

  例如:茅盾先生的《风景谈》一文,篇首点眼:“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类更伟大。”这是全篇的“通体之眼”,犹如满堂生辉的明灯,照亮全文。

  关于文眼的位置和识别方法,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讲道:“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4.准确、迅速地理解段落。

  段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是文章层次的外在表现,它标志着作者思路发展的步骤。一篇文章的重点段往往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本身也就是一个整体。通过段落精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从而使学生通过对课文各部分的深刻理解,把握住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联系,领会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阅读段落呢?一般可分四步走:

  ①首先弄清这个段落共有几句话。

  ②弄清这几个句子间内容和形式上的关系。如并列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总分关系等。

  ③找出段落的中心意思。有的段落中有中心句,中心句的标志有两种,一是位置,多在段首或段尾;二是词语,多用“因此”、“所以”、“实质上”、“总之”等。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作者在细致刻画了别里科夫的外貌和生活习惯之后,说:“总之,这个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总之”后面的这句话概括了别里科夫“套中人”的形象,是该段的中心句。

  ④找出段落中的修辞方法或关键性词语。

  以上四步,可以形成速读段落的固定程序。固定程序在脑子里形成定势后,阅读速度自然很快。对段落阅读的测试,可从段落层次的划分,提取要点,分析句子含义,筛选关键词语,掌握修辞方法等几个方面设计习题。对落段阅读能力的考查标准可参照整篇阅读的考查标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