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指导十八法(2)

  • 日期:2011-07-04 07:37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学生根据这个提纲,日日观察、天天记录,结果,每个同学都写出了与往日不同的佳作,同时也养成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7.对比指导法良好的学法,学生不一定都能自觉接受。有时要将两种正反方法进行对比指导,让学生明辨择用。例如背诵,一种是死背法,逐字逐段死记硬背,花时多,收效低;一种是活背法,有依照文章结构记忆背诵、有“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背诵、有借助想象记忆(把课文内容变为一幅幅画面印在脑子里,以帮助记忆)背诵。两种背法同时交给学生实践检验,方法不同,效果两样。对比法可教育大家抛弃死背、运用活背。8.渗透指导法阅读方法是一种包含动作技能因素的心理技能。既然是技能,就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正如大纲指出的,“自学能力是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重视实践,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渗透学法,是学习指导重要的方法之一。学习方法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步骤,二是学习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渗透这两方面的内容。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用渗透法教给学生分析每段含义进而达到领会文章含义的方法。课文第一段有一处含义较深的语句:“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先引导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寒冬腊月,小女孩穿着一双一直是妈妈穿的大拖鞋在街上走。再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女孩为什么穿妈妈的大拖鞋?小女孩为什么没有鞋穿?解决这两个问题,得到语句的含义;说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
     接着教师要学生按照“先理解句子表面意思,再想想这是为什么,然后体会句子含义”的步骤和方法,去理解课文中其它含义深刻的句子。渗透的过程就是学习法指导的过程,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多次训练,方法也就自然掌握了。9.启迪思维法培养创造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勾勾、划××,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浮想联翩的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用多角度思维的方法去训练。请看北京宁鸿斌老师的一个教例:《执竿入城》一文的教学已近尾声。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文字之后对大家说:“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评论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正确结论。”说罢,教师拿出一个茶杯请学生观察,第一次使茶杯的正面对着学生,第二次使茶杯的侧面对着学生,第三次使茶杯的顶部对着学生,第四次使茶杯的底部对着学生。然后,教师在黑板上依次画出了茶杯的正视、侧视、俯视和仰视的平面示意图。画毕,教师问学生:“这四个示意图哪个正确?”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全正确。”教师接着说;“《执竿入城》这则笑话虽然很短,但是如果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也会得出多种正确的结论,使我们得到多方面的教益。下面,就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这则笑话,说说这则笑话说明了什么。”学生专注阅读,凝神思考。接着,一个个同学举手发言,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则笑话的寓意。
     这样做,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10.编写歌诀法史地等学科,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很需要借助歌诀、顺口溜加以编排。歌诀、顺口溜节奏鲜明、顿挫有致、琅琅上口,可化繁为简、变乱为序,便于记忆。如;历史朝代歌:夏代商代与西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编歌诀要达到简化、序化、韵化,否则,就失去了意义,不但不便记忆,反而影响记忆。一般教育理论在谈到记忆方法时,只说韵语有助记忆。教师指导学生就不能停留在这种一般说教上,而应该编写收集分科的记忆歌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例证,这样才能达到指导的有效性。11.教授指导法所谓教授式,就是根据教材、学法指导的操作方案和学生的学情,以教授学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形式。上海市特级教师万永富的课大都是这种形式。具体程序为:①开课时注意激发兴趣,进行思维定向。明确教学目的:除完成学科学习任务以外,还要学习和掌握1~2种学习方法。②对把教材进行科学处理,变成可操作的部分,边讲解学习方法,边组织实践。这里其一是提示法,就是用小黑板出示学习方法,让学生照做;其二是发现法,即开始讲授时不明确提出学法,只是暗示,学完这一部分以后,让学生在反思中发现教师带我们学这一段的具体方法。
     采用这种方式要注意:①不能搞架空式分析的学法指导,那样会导致指导“越位”;②方法的总结要力求简练、准确、科学、易记;③要交待清楚具体学法的使用范围。12.揭示规律法某一类知识,某一种事物,总是有其共同性的特征,或者共同的活动规律,教学中充分揭示这些东西,不仅能加速学生的理解过程,而且能巩固记忆。汉字教学一向被视为基础教育的难题,认为汉字繁琐复杂,难教难学。在小语文教学中有“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拼音识字”“随课文识字”等不同识字法。无论用那种方法,都要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如果教师不能揭示这些规律,就无法提高识字效率,也使学生不能最终掌握识字的方法。汉字构字规律之一,是依类象形,义音结合,即许多字由表示事物种属意义的偏旁(义符)和表示事物性状的独体字(音符)相结合,组成一批又一批有精确意义的汉字。用“木”作偏旁的字,表示乔本植物类;用“扌”作偏旁的字,表示手的动作;用“忄”作偏旁的字,表示人的心理活动;用“禾”作偏旁的字,表示与农业生产有关;用“酉”作偏旁的字,表示与酿造技术有关……教学中如能充分揭示这个特点,识字就快得多。许多知识(一篇课文、一个事件、一个定理、一个公式)单个地去看它,好像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