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地理百科 > 正文

中国古代帝王的避讳

  • 日期:2009-10-28 09:15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比如: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嬴政”,以后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月”的“正”不再读“政”,而读作“征”了。
  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
  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把?娥改名“嫦娥”,把恒山改为“常山”。
  汉武帝叫刘彻,汉初有个知名辩士叫蒯彻,史书上就改称蒯彻为“蒯通”。
  汉光帝名叫刘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
  汉明帝叫刘庄,当时竟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
  唐太宗叫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
  更有甚者,宋高宗名构,为避“构”字而牵及够、 媾 、购、遘……避讳的字达五十多个!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