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为何同样是网瘾,有人只能沉溺其中?

  • 日期:2020-12-19 15:42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对于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与此相关的新闻:

四月,江苏淮安,市民朱先生的儿子上初一,从去年底开始就用妈妈的手机在某直播软件上注册了一个账号,为主播们多次充值刷礼物,累计近5万元。朱先生联系了在线客服要求退款,对方却表示需要核实相关信息,目前无法直接退款。
 
十四岁的小彤本应念初二,但却暂时休学。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每天只出去上厕所,其它时间都在电脑前玩游戏。甚至吃饭都是父母一直求才愿意腾出时间吃两口,整个人瘦了十几斤。谁劝他,他就发脾气。
”儿子不愿意交流,以前最好的小伙伴也不肯搭理。小彤妈妈说:“他就像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现实生活中,吃、睡、洗手间都没有了。”
2004年12月27日,天津13岁男孩张潇艺在网吧连续上网36个小时,日日夜夜,站在一座24层的高层建筑顶上,双手平伸,两脚交叉成飞天的姿势,向东飞去,他要去追那些网游英雄朋友。张潇艺死后,留下8万余字的网游笔记。通过他所写的笔记,他已经无法分辨出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幻,即使是跳楼也与游戏笔记中的情节非常相似。
刚刚上初中的孩子在同学的带领下开始玩竞技类的手游,短短半年,视力从1.5下降到0.5,脊柱也开始有些变形。「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辐射及高度紧张,会损伤各种人体机能,引发各种眼疾、手疾、颈椎病等等,」医生说。「父母带小孩去看医生,说。」
 
有更多的案例:高中生偷走父母40万元打赏女主播,10岁女孩网聊上瘾加30多个群,3名未成年人为网盗4000元,中学生网吧猝死…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统计,目前中国青少年网瘾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2%;在非网瘾人群中,有13%的人有网瘾倾向。网络成瘾者中12-17岁的青少年占17.1%,中学生和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比例分别为23.2%和23.2%。
 
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儿童长期上网交友聊天、玩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内容,使他们沉迷于虚幻的环境中,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造成心理焦虑、脾气暴躁、性格扭曲,对一切其他事物失去兴趣,不负责任,消极厌世,导致社会功能丧失,最终难以融入社会,甚至生存都成了问题。
认为家长也无数次教育孩子不要沉迷于网络,但还是禁不住孩子沉迷于网络,为什么网络对青少年有这么大的魔力?
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了如此大的魅力,这并非没有道理。
比如高收入网红主播,网上就有关于小学生长大后想做什么的调查,一位小学三年级女生的回答让家长们大吃一惊,她说:“我将来想当一个网红。该调查显示,80%的小学生认为自己成为“网红”是理想,因为他们可以轻松地工作,同时也可以挣大钱。
 
举例来说,在为国家出谋划策的电竞选手中,他们的代表PDD(刘谋)就是一名手握无数赛季冠军的英雄,后来自己创业做老板和游戏主播,年薪上亿位数。
 
同为网瘾少年,PDD小时候每次去网吧被爸爸抓到都是少不了一顿打,当父母对他不再抱有期望时,他只身从家乡来到上海闯荡,很幸运的碰上了电竞行业高速发展的风口,凭借多年的“网瘾游戏”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另辟蹊径收获了锦绣前程。但是这个网瘾少年的成功不是别人能够复制的,电竞业的选手没有充分的天赋和热爱,没有勤奋的坚持,想玩玩就能成功是不可能的。
说到底,因特网只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为何同样是网瘾,有人能在网络世界中获得成功,有人却只能沉溺其中?网上世界五彩缤纷,网红主播、网游主播都有“人之常情”,即便是成年人也容易上瘾,更何况青少年的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渴望被认同等心理特征,使他们更容易沉迷网络。
此外,家长在亲子教育方面的缺位、家长未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紧张,进而使孩子沉迷于网络,寻求另一种“亲子关系”。
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引导尤其重要,对于孩子沉迷网络,父母不能不管,但怎样才是科学的管呢?
 
所以,如果孩子已经沉迷于网络世界,父母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许多时候,我们把网络上瘾当作一个问题来解决,但实际上,上瘾已经是问题的结果,它导致青少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快乐快乐,此时逃避上网成了他们的首要选择。
在处理许多网瘾问题的时候,不要盯着网瘾网络本身去处理,因为这样做不好,为什么?
 
举例来说,许多父母在处理网络上瘾这件事时往往是粗鲁的,孩子上瘾后,就把电脑、ipad锁起来,把电子设备藏起来,就没有上网,似乎这样就解决了孩子上瘾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处理方式,不是说不允许父母没收电子设备,如果要解决网瘾问题,禁止电子产品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反作用力,反而会加剧消极情绪的积累和压抑,使孩子更加沉迷于网络。
因此,父母在处理孩子网络上瘾问题时可以放宽一点尺度,孩子不一定已经到了病理性上瘾的阶段,不要看到孩子玩手机就紧张,孩子可能只是沉迷于网络,但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父母要做的就是明确原因,再有针对性的去处理。
一些家长过于担心,病急投医将孩子送到如杨永信等人的电击疗法治疗,这种极端手段虽然有效,却会让孩子觉得很痛苦,对身心健康的成长有负面影响。若轻信别人毁了孩子的一生,做个家庭主妇会多内疚。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