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健康 > 正文

"性暗示"中成长的"小大人"遇性困惑(2)

  • 日期:2011-12-20 10:03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孩子的父亲震惊了,他们在家中一直缄口不谈的“性”,竟然以一种带有思辨性的结论出现在儿子的作文里。学校的老师也惊慌失措,他们不知该如何为这篇作文评分。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笑话,它是很多家长和老师正面临的尴尬。”王秋英老师告诉记者,学生在青春期间由于生理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对性似懂非懂。现在的学生是在“性暗示”(影视、网络、书报杂志中大量的性信息)中成长的一代,而他们的家长和老师却是在“性空白”中成长的一代。两代人中间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一方面,家长努力为孩子营造“性无知”的氛围。有一个事例足以说明问题:2005年由深圳市教育局在部分中学里开设了一门青春期健康的新课程,一段时间后,不少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投诉学校。投诉的焦点问题有三个:一、教材是由谁编的;二、图片赤裸裸有无必要;三、知道得多会不会想实践。

    家长忽略了一个事实。他们在为孩子营造“性无知”环境的同时,网络、影视、杂志却在不自觉中为孩子勾画了一个“性开放”的环境。深圳一家机构曾经在中学生群体中做过一项调查,中学生了解性知识的途径,排在前三位的是网络、同学朋友、书报杂志。而学校课程、咨询电话、学校咨询室和宣传栏以及长辈起到的作用都很小。而网络也好,影视作品也好,他们传递的“性信息”通常是夸大的,扭曲的,或者仅是事实的一部分,孩子缺乏对这些信息的处理,于是产生了一个个让家长和老师震惊的困惑。

    家庭是性教育最好的阵地

    刘老师告诉记者,前来找她咨询的家长最后都会感叹一句:“我也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需求,但真不知如何开口,但是不说不问,并不代表我就不担心,我其实一直都害怕有一天真的出什么事情。”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青春期由生理变化而产生的性萌动和性勃发,并且有着强烈的性探索欲望是正常反应,在正常情况下,孩子一般都通过自我调节,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除。但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和疏通,学生过度性压抑而产生的强迫症、厌学情绪、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行为也应引起家长重视。

    王秋萍老师曾接待过一个咨询者小刚。小刚14岁的生日礼物是一个望远镜。一天晚上,他用望远镜不小心看见对面楼上有个女孩正在换衣服。从此,小刚渐渐上瘾,一天不用望远镜看看就浑身不舒服。有天晚上,当他正在看望远镜时被父亲看到了,父亲暴跳如雷,骂他从小就不学好,竟做出这种流氓行为,并没收了望远镜。日子一天天流逝,小刚父亲以为此事已告一段落,但小刚却越来越沉默。高中时,小刚突然看见对面走来一个女孩,女孩进了厕所,几分钟后小刚听到厕所冲水声,他竟然产生了一种快感。这以后,小刚经常站在女厕所门口听冲水的声音。王老师指出,小刚就是由于家长处理不当而造成心理压抑,最后患了强迫症的典型个案。王老师认为,家庭是性教育最好的阵地,不仅能够促进亲子关系,也便于家长掌握孩子心理变化。

    开设青春期课程效果好

    作为深圳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委员,王秋萍给学生讲过不下数百次心理健康课,而其中“青春期性困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每次上课,学生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没有一个人打瞌睡。“从他们的眼神里,我能感觉到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求。”

    据王老师介绍,深圳部分中小学已开设“青春期”课程,以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形式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青春期。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学生甚至可以在课堂上大大方方地与老师讨论与性有关的问题。“这类课程的设置不仅告诉了孩子们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也破解了他们对性的神秘感”,王老师说,目前深圳的青春期教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变枯燥的生理卫生知识传授为一种快乐的、轻松的、活泼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走出青春期的困惑,仍是教育者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空间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之努力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