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老红军刘月生夫妇捐资助学18年的感人故事(2)

  • 日期:2013-08-16 08:32
  • 来源: 子女教育
  • 浏览:
  • 字体:[ ]

    “学校建成以后,老两口还让学电脑的孙子自费到学校来帮助安装调试电脑,而且特意交代,不准吃学校的饭。”杨占琪回忆。

    2003年,由两位老人募捐60万元扩建的高中部竣工,同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

    “这所学校总共花了300万元,据我看,别人可能500万元也做不到。”杨占琪说。

18年陆续捐款20多万元

    2007年6月,“梁洁华希望中学”最后一个建筑——学生宿舍区建成完工。历经18年的建设,这所希望中学成为顺平县设施最完善、硬件条件最好的中学。

    顺平县文教局局长冀宝良告诉记者,全县有30万人口,以前只有两所高中,而希望中学的建成,使全县普及高中教育的时间提前了两年。

    2006年,希望中学首届高中生毕业,升学率超过70%。两位老人高兴极了,用自己的工资发奖金,考上本科的奖200元,考上专科的奖100元。

    2007年,希望中学第二届高中生毕业,升学率达90%。

    18年来,为支援老区的教育事业,两位年迈老人遇到的困难、经历的辛酸、付出的辛劳,令人难以想像。

    记者在老人家中采访时看到,他们虽然住的是将军楼,但家中的摆设仍然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样子,客厅里的一台饮水机是近20年来添置的唯一电器。

    “父母非常朴素节约,他们的衣服都穿了20多年,现在还在穿。”女儿刘晓飞说,“但他们对老区人民却是难以想像的大方。”

    1990年6月,他们向河北顺平教育局基金会捐出了第一笔现金1000元。在此后的17年里,他们陆续捐款30余笔,共计20多万元。

    打开老人的衣柜,里面没有衣服,全是各种书籍和读物。王世昌老人说:“我舍不得花钱吃饭穿衣,就是用来买书还觉得值。”

    “当年我们活不下去了,是共产党领导我们闹革命。现在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要为党继续工作。”刘月生老人说。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