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隐私]口述:想做变性手术的帅气男生(4)

  • 日期:2011-12-04 10:51
  • 来源: 学网整理
  • 浏览:
  • 字体:[ ]

  2.周末让孩子到亲戚家玩,以替代远离的父母之爱,促进对孩子的性别认同。

  3.鼓励孩子对人真诚、宽容、信任和尊重,多和同学一起做作业、参加集体活动,生日时请同学来玩,以友情弥补亲情的不足。

  4.孩子可以每天对着镜子鼓励自己,“爸爸不在身边,我也是个男子汉”,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

  5.给孩子正确的性知识,不要让网络或其他媒体中充塞的性知识误导孩子。

  6.经常与老师沟通,请老师协助,对孩子多肯定、赞美和鼓励,帮助孩子融入同学,融入校园生活。

  专家建议:

  父母应重视孩子的性别教育

  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现在中小学校园里常见到穿着中性化、言行飞扬跋扈的女生,也常见到精致而敏感的男生,有的每天花两三个小时梳妆,有的说话就脸红,动不动还痛哭流涕,难怪老师们常发出“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的感叹,有媒体称之为“校园的性别革命”。

  很难说这种变化是好还是不好,心理学家贝姆曾经提出过双性化的概念,认为那些兼具男性和女性传统优势的人具有灵活性,社会适应能力好,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人。但这个概念的基础是性别的完善应该是基于本性完善之上的加法操作过程,而不是摒弃本性的减法操作过程。然而,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还多是“非加即减”。研究表明,大多数后天易性癖的产生都与幼年或青少年的生活经历相关。由此可见,家庭是孩子性别教育的主要课堂。

  家长的以下观念和行为,容易导致孩子走向“歧途”:

  1.补偿心理。只有一个孩子,也就带来了一种遗憾。有了女儿还想要个儿子,有了儿子也想要个女儿。再生一个不可能,就只能动点小脑筋,给男孩梳个辫子穿个裙子,男孩女养或女孩男养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起初是好玩,时间长了就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让他们对自己的性别形成模糊的概念。

  2.过度保护。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得让她处处都厉害点儿,省得以后在外面受欺负。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几代单传的“独苗苗”,宁肯少带出去玩会儿,也不能磕着碰着了,更不能让他和那帮野小子在一起疯,太危险了。

  3.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女儿从小就听到父母或祖父母念叨男孩的好,或者生活在自己不是男孩的家庭阴影之下;男孩从小就听到母亲说还是女孩贴心,男孩长大都是负心人。

  4.树大自然直。搪塞甚至误导孩子有关性的问题,这方面的知识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的。

  如何区别易性癖倾向和性别角色模糊?

  有的男孩子说话娘娘腔,言谈举止有女孩子气,这一般都是性别角色模糊。但家长应该注意观察,与孩子多交流,看孩子有没有对自己生理上的不满足,例如厌恶自己的生殖器、强烈要求更换性别等现象,及时发现孩子的这些易性癖倾向,找心理医生做心理治疗。

  还有的青少年偷偷收藏异性内衣物品或者喜欢穿着异性服装,包括内衣,通过这种收藏或穿着得到性满足,常常伴有性兴奋,这是异物癖或异装癖。有易性癖倾向的人也有穿异性服装、异性打扮的偏好,但这完全是出于心理上的需要,并不引起性兴奋。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