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隐私]口述:想做变性手术的帅气男生(3)

  • 日期:2011-12-04 10:51
  • 来源: 学网整理
  • 浏览:
  • 字体:[ ]

  “林然,妈妈说你不想当男孩,你是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的?”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男孩。”林然的嗓音细细的,好像是还没有变声,“上学见到男孩后,觉得男孩挺烦人的。”

  “那你上学前没有接触过男孩吗?”

  “没有,一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林然的妈妈说爷爷奶奶一向深居简出,把林然看得很紧。

  “你为什么觉得男孩脏呢?”

  “男孩的一切我都烦。”

  “其实当女孩也有烦恼的。”说完这句话,我看见林然别过头去。我只好转换了一个话题:“你总是生病呆在家里不觉得寂寞吗?”

  “没有。”林然有点抵触了。妈妈在旁边告诉我,他可以和爷爷在家谈易经谈上一整天,也可以抱着一本书一个人在家里呆一天。他喜欢看书尤其是古籍,喜欢弹古筝,正在研究古代婚姻制度……跟父母谈起他研究的这些东西,还有他正在看的书,他就很高兴。

  “你为什么不喜欢和别人说话呢?”

  “我想说的别人不感兴趣,别人想说的我不感兴趣。”

  是个挺厉害的孩子呢,一句话把我堵住了。林然的妈妈歉意地冲我笑笑,侧脸对儿子说:“然然,你上去看书吧!”

  医生:“不能逼紧了”

  林然上楼后,他妈妈解释说医生告诫不能逼紧了,因为现在林然还能向父母倾诉,如果这扇门都关上了,就真的只能等着做手术了。

  “我总是担心他做出什么来,我不放心别人接送。我现在已经辞职了,每天早中晚都接送他,除了上学的时间,他都在我眼皮底下,跟他在老家时一样。现在我自己都快成专家了,但我每次提到这个话题时他就不说话了。”

  “他还小,应该还来得及,多接触人对他很重要。”

  “慢慢来吧。好在我们一家人终于在一起了,我本来想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可是儿子好不容易到了身边,我又什么都想替他做了。” 她自嘲地笑笑,“他以后

  可能是个做研究的人,不结婚也没什么喽。”

  临走前,林然的妈妈把我带到三楼林然的房间和他告别。敲了好几下,门开了,阳台上一个仿古的案几上,古筝在夕阳下反射出红木特有的温润的光泽。房间里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书桌上一个微型的锦绣古代仕女屏风很显眼。“那是他自己淘的。” 林然坐回书桌旁,上面是一本翻开的竖版书,神态酷似屏风上的仕女。

  他从书桌上抬起头来算是向我道别,明亮的双眼,像一扇玻璃窗,洁净透明,却关得紧紧的。
名词解释

  易性癖:又称性别转换症或变换性别癖,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严重的患者需要做变性手术。

  专家点评

  6岁到15岁 性别认知关键期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虽然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

  6岁到15岁之间是青少年最容易发生性别认知混淆的时期。这个时期,家庭对孩子正确的性别角色形成最为重要。正常的家庭结构像一个等边三角形,父母是底边上的两个角,他们应该和孩子形成同等的距离,关系应该是家庭中最紧密的。可是林然与奶奶的关系过于亲密,而与父母的距离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太远了。这种家庭功能的紊乱有可能加剧了林然的性别认知模糊,加之缺少及时的引导,就出现了易性癖的心理问题。

  对待这样的问题,良策是及早预防。现在,像林然这种家庭情况不在少数,更为常见的则是父母一方多是父亲,因为工作、婚姻解体等原因与子女长期分离,造成孩子与母亲过于亲密而与父亲疏远。那么,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如何预防孩子出现性别认知模糊的问题呢?

  1.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和孩子应该经常通过电话、书信或邮件互相交流,利用假期一起外出旅游。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