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论

  • 日期:2010-02-23 14:46
  • 来源: 学生社区
  • 浏览:
  • 字体:[ ]
  1960 年是海洋地质学上有纪念意义的一年.這一年, 瑞士人J.皮卡德和一位美国人乘坐奥古斯特·皮卡德(1884~1962)发明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 下潜到1 万多米深的马里亚那海沟底部, 使人类探测到了海洋的最深处.另外,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赫斯(19O6~1969)在這一年提出了海底扩张说.赫斯认为, 洋中脊是洋壳生成的地方, 地幔对流环將地幔物质从這里挤出, 形成新的洋底;对流环分离时携带新洋底背离洋脊运动, 在海沟处重新返回地幔深部;陆块边界若与下降的对流环为邻, 便会发生强烈的变形;另外, 海底平顶山原是洋脊处的火山岛, 后來被侵蚀作用削平, 由於随洋底运动, 逐渐离开洋脊, 淹没在海洋中.1962 年, 赫斯以《海洋盆地的历史》为题正式发表了他的上述观点.

  在大陆漂移、地幔对流、海底扩张等学说及古地磁学、地震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英国剑桥大学的麦肯齐、R.L.帕克尔,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摩根、哈得逊河畔拉蒙特地质研究所的法国人勒比雄等人在1967~1968 年间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勒比雄在他的文章中將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欧亚、非洲、澳洲、南极洲、美洲、太平洋六大板块, 详细讨论了它們的运动.摩根的论文还讨论了地幔物质在洋脊热点处涌出的情况.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板块是地幔软流圈上的刚性块体, 板块的边界处是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方, 在這里存在着3 种边界应力: 由於两个板块相对运动而产生的挤压力(如造山带的隆起、海沟处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个下面时);两个板块背离运动时的引张力(如东非裂谷和海底全球大裂谷的形成);两个板块相互滑过时的剪切力(如转换断层的形成).总之, 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被视为全球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原因.這样一个全新的地壳运动理论的诞生, 表明了人类对脚下的大地和海底的构造运动规律有了超越日常经验的理论认识.在某种意义上, 這是人类地球观的一次革命, 它可以同哥白尼革命相媲美.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