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是探索和创造的先导

  • 日期:2010-02-23 13:58
  • 来源: 学生社区
  • 浏览:
  • 字体:[ ]
  为了发挥一个人的想象力, 为了发挥创造思维, 经常提出一些"假說" 的课题來激发创造性思维, 不但是有效的, 而且也是有趣的, 這里的"假如" 并不要求合乎逻辑与事实.例如, 可以這样提问: 假如人有7 个手指將会怎样? 假如没有太阳將会怎样? 假如没有电將会怎样? 假如人不会老將会怎样? 這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很有帮助.

  荷兰有一个城市过去曾发生"垃圾问题", 即人們不愿意使用垃圾桶.卫生局为此大伤脑筋, 他們曾提出许多方法与设想, 如罚款, 乱丢垃圾者罚款25~50 元, 但收效甚微;增加巡逻进行监督, 仍不理想.后來有人提出, 假如人們把垃圾投入桶内可以得到钱呢? 比如說在垃圾桶上装一电子感应器, "一次將垃圾倒入桶内可拿到10 元钱".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荒唐之举, 然而正是在這种可笑的"假如"的启示下, 卫生局设计了一种装感应器的电子垃圾桶, 每当垃圾投入桶内, 就会自动播出一则事先录好的笑话或一段音乐, 不同的垃圾桶中笑话或音乐不同, 每二周更换一次.這个设计大受欢迎, 结果人們都自觉地將垃圾投入桶内了.

  与此相类似的一个方法, 是把自己经常扮演为思想上的"傻子", 并由此提出一系列不合逻辑的事情与想法, 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人认为打电话时应注意礼貌, 开始应该谈些礼节性的客套话, 然而, 装扮成傻子的人却說: "這简直是开玩笑, 讲究礼节势必徒然地占用电话线, 耽误时间, 增加公共关系部门的工作量......"等, 這就很自然地给人們一个启示: 客套话不可不說, 但也不可多說.

  随着年龄的增长, 许多人逐渐成为习惯的俘虏, 从而忘记了使用"假如" 所能产生的各种效应和可能性.此外, 由於只有占极少数比例的"假如"才能产生新创意, 這就使得很多人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做這种思考, 再加上学校里很少有人教学生使用发散性的"假如思考", 致使很多人想象力日趋萎缩.因此, 应主张青少年多做"假如思考", 這有利於我們摆脱习惯定势思维的束缚, 有利於激发创造性思维, 有利於创造发明活动的开展.例如福建省莆田县二中龚秋霞同学对龙眼的一种晚熟品种提出了"假如能把它的成熟期再推迟到12 月份"的假如思考, 终於培养出晚熟的"反季节龙眼".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