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尸之谜

  • 日期:2010-02-07 11:02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走尸之说,在我国民间流传颇广,直至今日,一些文化落后的边远地区,还有人相信这种说法:人死不久,其尸体有时会坐起,甚至起来追人。一些以此为题材的鬼故事,由于内容恐怖、神秘刺激,颇具吸引力,因之流传更广。最具代表性的走尸故事,见于《聊斋志异·尸变》一文,下面是这个故事的梗概。河南信阳有个老翁,家住离城五六里的一个小镇,和儿子一起经营一爿旅店,接待过往行商旅客。一日天色已晚,来了四位以贩运为业的客商。正赶上旅店客满,四人无法,只得央老翁想想办法,权且留宿一夜。老者沉吟片刻说:“倒是有所房子,只怕贵客感到不便。”众人忙说,只要能住人,不计较其他。原来,老翁的儿媳新近亡故,停尸在离客店不远的儿子住处的一间房子里,儿子外出购棺木尚未返回。四人跟老者来到陈尸所。只见桌上燃着一盏昏暗的油灯,桌后是死者的灵帐,尸上盖着纸被。再看看套间,有一张统铺。四人连日奔波,已疲惫不堪,大都刚刚倒在铺上便打起鼾来。只有一人还没有睡着,忽然听到外面灵床上窸窣有声,他忙睁开眼睛,看到那女尸已经揭被而起,不一会儿下了床,渐渐走入卧室。那女尸脸色淡金色,走近铺前,俯下身子,挨个向睡着的人吹气。那客人惊骇万分,屏息而待。不一会儿,那女尸来到跟前向他吹气。又过了些时候,他觉得女尸已走出房门,但听纸被嚓嚓作响。他抬头一看,女尸已像原先那样,僵卧在那里。他心中害怕,不敢作声,偷偷用脚去蹬那几位睡熟的同伴,但都毫无反应。
     他心里合计,不如穿上衣服逃去。可是当他刚刚坐起来要穿衣服时,嚓嚓声又响了起来,吓得他马上趴下,把脑袋埋进被窝里。女尸果然又走来向睡着的人吹了一遍,然后离去。那客人听到灵床上有声响,知道女尸已躺下,于是偷偷从被底伸出手来摸到了一条裤子,立即穿上,也顾不得穿鞋,拔开门栓就往外跑。女尸跟踪而至,追出门外。那客人边跑边呼喊,村中没有人听见,于是他便向县城方向奔去。到了城郊,见到有个寺院,隐隐传出木鱼声,他迫不及待猛击山门。寺院中的道人觉得此事蹊跷,不敢开门。转眼间女尸已追到跟前,那客人越发不知如何是好。寺院门前有棵大白杨树,树围有四五尺,于是他只好躲在树后,女尸从左面来,他便往右面躲。那女尸抓不到他,大怒,伸开双臂向前一扑,客人吃惊晕倒在地。道人在门内听了很久,见没有动静才走出来,看见客人已晕死在地,但胸口还有口气,于是便把他抬进寺院。快天明时,那客人才苏醒过来,把昨夜之事一五一十说了一遍。天大亮以后,道人出来观看,果然有一女尸抱树僵立,手指已插入树干,牢不可拔……而其余三个客人却再也没有苏醒过来。类似的鬼故事,自古就很流行,《儒林外史》中就不止一次地描述过骇人听闻的走尸事件。近代不少人围绕走尸问题,作了不少文章。
     有人认为,应对这类荒诞无稽的鬼故事痛加驳斥,以破除迷信,肃清其流毒。有人则多方论证,人死后不会活动,更不会起来追人。依笔者愚见,对这类鬼故事,大可不必大张挞伐,倒是探讨一下它缘何而起,可能还有些意思。如果死者是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卧病已久,体力耗竭,这属于享尽天年,自然死亡,其尸体无论如何也不会起来追人的。守夜者只要胸怀坦荡,即使与死者同榻而眠,也绝不会出问题。如果死者年纪不算大,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暴死,那就要考虑他会不会“起来”了。此话怎讲?原来,有种人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各种宏观的反射能力消失,但他也有可能只是处于“假死”状态。“假死”的人常见于下列情况:各种机械损伤致死,如缢死、扼死、溺死等;各种中毒致死,如煤气中毒、安眠药过量、麻醉剂中毒等;以及触电、脑震荡、尿中毒、糖尿病致死和冻死等等。这些类型的死者中,有少部分人是处于假死状态。即人并没有死,只是由于其呼吸、心跳极其微弱,不易被察觉罢了。这一类“死者”,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以及现在某些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常被误认为已经死亡。于是便把他停放在灵床上,请些人守夜,等待明日入殓安葬。那些守夜者似乎都明白,他们的职责是防止发生走尸事件。有时,假死者的“尸体”慢慢复苏,挣扎着坐了起来。守夜者自然会大吃一惊,几个人立即冲向前去,把他按住,强迫躺平,并七手八脚给他来个五花大绑,连床板一起捆住。可怜一个本来已虚弱到极点的人,经过这一阵粗暴折磨,从此一卧不起,饮恨黄泉!如果那半夜复苏的病者,挣扎起来,没有被发觉,他下床摇摇晃晃走了几步,见人自然会迎上去,最后力气用尽,倒地不起,从此真的一命归阴。若假死者走动时被人发现,那就更加轰动,这不是走尸又是什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夸张,越传越神。一个有根有据、有板有眼、听来头头是道的耸人听闻的走尸故事,从此不胫而走。呜呼!这哪里是什么“走尸”,分明是一个人间的悲剧!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