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校长可支配上亿资金 小升初包裹腐败(3)

  • 日期:2011-12-06 10:20
  • 来源: 学拉拉
  • 浏览:
  • 字体:[ ]

  王春林在其撰写的调研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小学财务制度不健全,校长权力过于集中,一支笔现象突出,“小金库的钱款还是由学校里的财务担任库管,唯校长命令是从,上千万的非法钱财处理得相当随意,有的入账了,有的分了,有的吞了”。

  目前,能够进入公众视线的涉案金额只是冰山一角,更为庞大的资金则游离于监控之外。王春林认为,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教委,虽然对共建费、共建单位、学生数量有相关规定,每年也有例行的财务检查,但是针对共建费及共建生数量的专门检查、审计却没有,导致招收共建生数量不清楚、所收共建费用金额多少不详细。共建等相关事项需要上报中心审批、备案的规定,很多流于形式,因没有相关的抽查、检查及相关责任的承担等细致、系统化的规定,而最终监督无力,形同虚设。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检察官柳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了对教育领域外部监管的虚弱。他介绍,目前对辖区内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查处多来自内部利益纷争而举报,海淀区检察院近几年受理的40多个中小学教职人员职务犯罪举报线索中,有80%来自内部职工。但他也表示,“不能总期待学校内讧”。

  “小升初”蔓延

  “小升初”择校热在蔓延。“幼升小”即从幼儿园或学龄前儿童升小学的择校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和复杂,“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开始凸显。类似“小升初”中以权择校、以钱择校、考试入学、乃至“共建”等多重入学方式在“幼升小”中被复制。

  根据调查走访,目前北京市重点小学的“幼升小”全部都在举行选拔性测试。一份北京市重点小学择校费一览表显示,位于前10位的学校,择校费从25万到8万不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报告披露,中关村一小、二小和三小就近入学比例均不超过50%。实验二小、史家小学更是成为以招收择校生为主的“贵族学校”,就近入学比例不超过20%。

  一些幼儿园的教学不但明显“小学化”,而且出现“奥数化”苗头。北京“幼升小”的一道考题是:将1到10按“1,3,7;2,4,6;5,9,10”分成4组,请问是按什么方式分的?答案是按汉语拼音的4声调来分。

  小升初形成的巨大利益链开始向“幼升小”延伸,一些重点中学的附小开始成为家长追逐的目标。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报告披露,2010年,中关村一小一年级招生10个班,每班36人,其中8个班为择校生,按最低3万元的标准,仅此一项,约可带来800多万收入。

  2008年爆出的中关村三小窝案,其时任校长王翠娟在庭审中,证实该校账外资金超过了1亿元,绝大部分来自于“赞助费”收入。当时,这所学校开办仅6-7年时间。

  在教育学者杨东平看来,北京市“小升初”政策逐渐从义务教育的立场上出现后退,而且发展出具有以权择校制度化、合法化的途径,以钱择校入学也是半合法化。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袁连生则认为,现在的择校造成学生三六九等,把社会成员从小学开始分层,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他认为义务教育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是促进社会融合:不同阶层、不同背景孩子们一块形成共同的价值。“如果社会成员从小学、幼儿园就开始分化,永远融合不了。”袁连生说。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