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溺水事故频发 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被指祸首(2)

  • 日期:2011-10-14 09:08
  • 来源: 父母学堂
  • 浏览:
  • 字体:[ ]

  杭州余杭某中学的一位老师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学生在学校有老师管,但是在寒暑假,家长没时间管、学校又管不到,于是就出现节假日学生安全事故多于平时的现象。”

  “在一些农村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存在盲点是不争的事实,这造成一些青少年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和救护知识匮乏。”一位从事教育研究的业内人士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从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上看,大城市的教育资源明显要好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又好于农村。一些边远农村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条件尽管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和城市学校相比,学校安全教育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也导致农村孩子和农民工子弟频发安全事故。

  公共资源不平衡助长“野游”

  8月4日15时,气温已经超过35℃。《法制日报》记者来到湖州安吉县某农家乐水塘。

  水塘里,5个十几岁左右的孩子正比拼“泳技”。其中一个孩子还游到水塘中央,潜水而下,又跃出水面,召唤岸边的同伴过去。水塘旁边一块“严禁游泳”的警示牌形同虚设。

  此前,7月28日至7月30日,3天时间里,安吉县接连发生3起溺水事故,造成3人死亡。“每年这儿都会有人溺水,夏天一热,来野游的孩子很多。”住在附近的村民说。

  难道人们真的不知道危险吗?

  对此,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所副所长杨建华说:“部分孩子可能对水有习惯性亲近,所以偏爱野游。但是,公共基础设施的匮乏,则把更多农民工子女和农村孩子推向了危险的‘野泳池’。”

  据了解,早在2007年,浙江省教育厅就规定学校应建立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制度,每年4至5月,学校要开展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专题活动。有校内游泳馆(池)等设施的学校可开设游泳技能训练课,指导青少年学生熟练掌握游泳的技巧和自救方法。

  但《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得知,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都没有游泳池,也没有开设游泳课。一名农村学校的老师说:“游泳池的建设和运作成本比较大,学校负担不起。没有游泳池,学校也没有办法给学生上游泳课。”

  家住绍兴新昌的王先生说:“在江河水库中游泳和在游泳池游泳不一样,在江河水库游泳没有人看管,很容易出事。现在社会上开了不少暑假游泳培训班,十几次课的学费在1500元左右,这个价格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很难承受的。有关部门可以向农民工子弟或农村孩子免费开放一些有人看护的泳池,让这些孩子到安全的泳池游泳。”

  有专家指出,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可供学生暑期活动的设施、场所,是中小学生到没有安全保障的水库等水域游泳以致发生溺水事故的重要原因,而其他的意外事故也往往与此相关。

  遏制悲剧需提升社会服务

  “悲剧频频上演,不只是家长和孩子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大多数发生在农民工孩子以及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身上,这也折射出社会对农民工子女关注不够、关爱不够、负责不够,公共产品服务供给不平衡。”杨建华说。

  杨建华建议,相应的社区、企业也应该分担一定的责任。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地区,社区、街道、企业应该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由政府部门派驻社工,组织一个能提供安全场地、兴趣课程的服务中心,让孩子远离危险,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陈信勇认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学校、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措施,并规定了法律责任。虽然有关部门也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但暑期学生意外伤亡事件仍频频发生,这说明学生暑期安全问题还存在疏于管理和脱节的现象。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保护是一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问题。(记者陈东升 实习生郁燕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